范姜提昂
歷經數十年「相生相剋」相信國人大多能諒解國家生存不易,統獨雙方只要「當家」都該為對方留餘地,往中間靠,別把話說死。這是胸襟,也是理所當為;不要再環繞這些大家心裡有數,也可以相互體諒的問題上;而應該在現狀基礎上,用心在國家發展策略之論辯。
國民黨一再挑明要小英講清楚,何謂維持現狀?如何維持現狀?很不智!太陽花學運已經完全透露「人民集體意志」的明確訊息:「拒統趨獨」。這需要甚麼大道理嗎?「拒統趨獨」就是現狀嘛!
若「拒統趨獨」不是現狀,請問國家花那麼多銀子養兵,做甚麼?難道養兵是為了「趨統拒獨」嗎?統,何必趨?把國軍解散掉,讓解放軍長驅直入我國,武器全部交給共產黨接管,把砲口全部轉向美日,充當「中國前線」不就結了?
當「台灣是個主權國家」成為普遍認知,統獨就只是假議題。多數人都在拒統、國民黨換柱理由也是拒絕「終極統一說」,難不成現狀是「趨統拒獨」嗎?那還要養兵嗎?(記者簡榮豐攝)
問題是,國民黨人應該回頭想想蔣經國座右銘:「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這樣做,我國戰爭危機不但沒有解除,反而成為中國看門狗,準備繼日治末期之後,再度被美軍轟炸,這是蔣經國要的天下利、萬世名嗎?
更重要的「測試劑」就在最近-換柱的理由。若「拒統趨獨」不是朝野共識,不是現狀,也不是多數民意,請問何必換柱?如果國民黨與台獨「絕對勢不兩立」不能容許絲毫台獨的成分,為何換柱?這就好比省籍意識,經過數十年共存共生通婚,能分得清楚的家庭還有多少?這叫甚麼?這叫發展!
發展,太重要了!請注意中國對台政策,關鍵字其實不只「一中」,更關鍵的是「發展」而且強調「和平發展」。用「發展」概念看統獨,超過一甲子的發展與妥協,統中老早有獨,獨中老早有統,所以才能在體制內輪替競爭。
馬英九說:「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前途應該由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決定。」請問:「主權獨立」及「兩千三百萬人」不就是「統中有獨」嗎?否則何不說「同屬一中」「十三億人」?
獨中有統(在體制內)統中有獨(兩千三百萬人)的事,照理,在小英出席國慶典禮那一刻起,就該遵照信介仙說的「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各幹各的活去,還吵?有甚麼好吵!
(作者為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