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否決中國依歷史主權聲索的九段線主張,重擊中國擴張區域霸權的意圖,但太平島除了改島為礁,於台灣擁有的現狀並無變化。然而,國內特定意識形態的團體仍不斷強化太平島受威脅的假象,企圖鼓動風潮,將一中的緊箍套在台灣頭上,並造成台灣與美、日、東協,甚至西方世界的對抗,破壞新南向。而台灣走向南方,正是擺脫經貿依賴中國的重要出路。
此次南海仲裁案固然對台灣有所衝擊,但小英政府宣示堅守中華民國主權的回應,可謂進退得宜,而且台灣即便軍力大於東協諸國,但太平島畢竟遠懸南海,無險可守,若引發衝突,必定鞭長莫及,遠水救不了近火,將虛擲龐大資源,重創台灣經濟。結果可能不是棄守,就是向中國求援。如此一來,又塑造台灣跟中國站在一起的誤覺,弱化台灣與美日的合作關係,引起南海諸國的疑慮。而一中原則、向中傾斜,是馬政府執政八年最大的失政,小英的撥亂反正,就是要以新南向的解藥來治療中國癮。台灣若在太平島議題上虛張聲勢,恐將損人又不利己,徒然為中國幫腔助勢。
東南亞與南亞的發展,目前正歷經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成長疲軟,無法再當全球經濟的強力引擎後,東協十國與印度將取而代之,成為最具潛力的區域經濟體。東協十國成立的東協經濟共同體GDP約七十七兆台幣,佔全球GDP三.三%,貿易額約四十兆台幣,約佔全球六.七五%;而印度這個人口也超過十二億的大國,享有比中國更高的人口紅利,今年的GDP成長幅度將超越中國。在金磚四國之中,中國疲態畢露,經濟下滑,俄羅斯與巴西深受原物料、油價下跌之苦,民生凋敝,唯有印度仍展現新生經濟的活力,以高速成長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近來不僅歐美日先進經濟體強化對東協與印度的投資,中國的一帶一路、亞投行亦以之為主要舞台,使得此一區域成為美中爭鋒的熱區。
而台灣提出新南向,自然不是為了在霸權之爭選邊站,而是找尋經濟新出路;因此在南海主權爭端上,我方適當表達立場,並強化太平島防務即可,實不宜受到有心人士煽惑,無端生事。事實上,我與多數東協國家存在長期密切的經貿關係,雖然在地緣政治上仍難以擺脫被隔離的狀態,卻可以在地緣經濟上找到突破點。尤其,東協、印度與中國之間既合作又矛盾。在政治上,彼等對中國的霸權擴張曾有慘痛教訓,過去曾多次發生戰爭,武力衝突的可能性一直無法避免。如今中國三大艦隊在南海演習之舉,就難免喚起南海諸國的悲慘回憶。在經濟上,多數東協國家與印度是後發之國,目前正進入平順而快速的成長軌道,而它們要成為全球重要生產基地的最大競爭對手是中國;相對地,它們也是中國絕不能輕忽的競爭者。因此雙方表面合作,實際則暗潮洶湧,競爭早已白熱化。
由此看來,我國的新南向充滿成功的機會,首先台商長期耕耘的基礎,可成為台灣政治力未逮之處的後盾,使未來的投資貿易更加順暢;再者,東協十國與印度與中國貌合神離,台灣卻不具有威脅性,因此雙方儘管沒有邦交形式,卻可將熱絡的經貿交流營造成堅實的實質關係。誠然,新南向也存在越南台塑河靜鋼廠被處罰五億美元之類的風險。不過,若就此種個別企業風險與投資中國的國家風險相比,新南向顯然可以取代一味西進,譜成一首台灣「經濟下南洋」的史詩;如此重大的國家走向,豈可被少數激進團體族群所破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