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和蔡英文有長期共事的默契,不可說不是組閣的適任人選;但組閣過程,新意不足,平均超過六十歲的「花甲內閣」,少了衝勁,保守有餘;這批分別來自扁馬兩朝的老兵老將,「蕭規曹隨」者有之,「故步自封」者有之,廉頗不少,缺了那麼幾個趙子龍。
算算舊帳,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衛福部長委屈得不敢說出「台灣」,林全竟在嚴肅的國會殿堂說「中華台北」就是「中華民國」;民進黨過去強烈批判馬英九的國防預算沒有達到GDP(國內生產毛額)三%標準,政黨輪替了,林全連努力的樣子都不做,在國會毫不猶豫的說「有困難」。「昨是今非」的戲碼演得淋漓盡致。
台灣經濟發展碰到瓶頸,政府若祭出特殊手段,相信可以獲得支持和諒解。但林全說,總預算案規模維持在一兆九千億元,赤字不宜再成長。問題是和馬政府同樣的預算規模,怎麼可能變出提振經濟的新把戲?
為了討好部分勞動團體,在經濟低迷之際,行政院急於修改勞動法規,挑動勞資關係的敏感神經,刺激勞方,激怒資方。真讓人懷疑,這些有歲數有經驗的官員怎麼學不到教訓,專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不能興利,就要除弊,不能開源,就得節流。「年金改革」兼具政策除弊和財政節流,一鼓作氣都不一定得竟其功,新政府卻拖拖拉拉,等選舉變數一來,年金還改得成嗎?
對的政策要往前衝,一直衝!執政伊始瞻前顧後,「勇勇馬縛在將軍柱」,不趕緊解開束縛,「英全政府」作態跑得再急,都還是原地踏步。
(陳杉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