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2012

揭開美味陷阱

鐵板嫩牛柳、麻油三杯雞、鳳梨蝦球、涼拌花生豆腐、炒高麗菜……一道道端上餐桌的菜,香味四溢,但,你知道它們打哪兒來的嗎?

每天,你忙著打電話、上網、msn(即時通訊)……,你花許多時間關心身外事物,卻對吃下肚裡的食物,漠不關心?

你說,不,我可挑剔呢!不美味的,絕不吃。但,你關心的是味蕾、還是健康?你認為的美食,真的算是「食物」嗎?

食品添加物暴增十四倍!下一代孩子,恐比父母少活十年

是的,含瘦肉精的美國牛和台灣豬、遭禽流感的病死雞,不能存活很久,已引發你注意,你開始警覺讓牠們上桌的必要性。但,除了這些,每一道美味料理,都可能潛藏危機!

它們,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蝦子活跳跳真新鮮?錯!蝦子從水中撈起,離開原來的飼養池,正常情況下,從南部養殖場撈上岸,經大小分級、盤商分銷,運送到台北菜市場,早應奄奄一息,遠離產地還會跳,可能被加了興奮劑。

蚵仔飽滿碩大?小心,牠可能含有會讓骨質疏鬆的磷酸鹽,加了它,蚵仔吸水性更強,賣相更佳。

草莓令人垂涎欲滴?它可能被噴了能促進生長、但對環境傷害大的勃激素,才能又大又肥。

現宰雞肉最好吃?溫體雞豬肉口感好、肉質鮮,但賣了一整天還不會壞?原來含有防腐劑甲醇。

珍珠奶茶的粉圓口感Q彈,己二烯酸、苯甲酸少不了,天天喝,恐造成嘔吐和痙攣;超商麵包聞起來奶香四溢,幕後功臣是氫化過的酥油,吃進體內轉換為反式脂肪酸,恐導致心血管疾病……。

它們像是潘朵拉的神秘盒子,從外觀看不出來盒裡藏了什麼。這些添加物,都不是樹上長出來、土地養出來的,而是人類製造出來的。短短半世紀,人類「發明」的食品添加物,暴增近十四倍,聰明又貪婪的人類,正透過製造「食物」賺取財富,卻傷害自己與孩子。

這行徑,連廚師也看不下去。

揭發美國麥當勞、漢堡王速食業者,使用浸泡氨水狗糧等級碎肉「粉紅肉渣」的英國廚師奧利佛(Jamie Oliver),二○一○年受邀赴Ted(美國非營利組織,每年邀請各領域傑出人士發表演說)環球會議演講時,語出驚人的說:「過去四個世代的成年人,賦予了下一代孩子的命運,那就是孩子的壽命,比父母的壽命還短!」

「我們現在正為孩子打造的食物城堡,讓他們比我們少在世界上生活十年!」這不是詛咒,而是提醒,他呼籲大家一起來,推行具健康意識的「飲食革命」。

食材動手腳是公開秘密! 農漁民與化學教授,都有拒吃美食

事實上,這股「飲食革命」早已悄悄進入台灣。尤其是深知食材生養過程,可能被動了什麼「手腳」的農漁民以及化學專家,早就從自己開始做起,拒絕毒物進攻。

在台南學甲,魚蝦養殖戶洪銘鴻,就不曾伸出筷子,把炸的酥脆的鳳梨蝦球送進口中。因為,又大又脆的蝦仁,都是浸泡了違法食品添加物——硼砂(Borax)。

「這是業界公開的秘密,」他說,若是新鮮活蝦製成的蝦仁,口感較軟爛,且由於剝蝦的時間長,甜味會喪失,但多數餐廳廚師為滿足顧客口感,「多半還指名買進硼砂『發過』的蝦仁,這樣才能煮出好味道。」

在嘉義大林,文心蘭花農曾明進到黃昏市場,絕不碰豆類製品。他在做花農之前,曾經自製豆腐在菜市場擺攤,但純豆類加工品不耐久放,半日就發酸,讓他生意差,報廢品多。同行教他,「要放硼砂」,就能Q軟彈牙又不易壞。「夭壽喔!這樣的生意怎麼做得下去,」不想賣黑心商品,他選擇改行種花。

在雲林東勢,台灣外銷日本胡蘿蔔大戶王文星夫婦,晚餐的青菜,不是買有標示產地來源的認證產品,就是吃鄰居送的菜。因為,這些老農自家種菜雖然脆度、口感、賣相較差,但身為農家子弟的他很清楚,若不靠化肥和農藥的「外力」介入,田裡不可能四季都長出漂亮堅挺、人見人愛的葉菜類蔬果。

至於,半輩子在實驗室進出的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則不吃身長超過一公尺的旗魚、鮪魚這類大魚。因為工業化造成海洋污染,小魚吃進帶砷、汞等重金屬含量的水生動物後,這類大型魚種再吃進有毒的小魚,食物鏈的循環累積下來,當人們吃進大型黑鮪魚,享受如冰淇淋般入口即化的口感時,同時可能也吃進一肚子的毒素。

美味的誘惑,就像帶刺的玫瑰,越美麗,越危險,一桌本該盛滿幸福的晚餐,竟成為一場「超美味謀殺案」。「人們一生都在擔心車禍、謀殺,卻不知,食物才是最大殺手!」奧利佛提醒。

工業國三成人因食物生病!台灣超市蔬果抽檢,逾七成農藥殘留

「食物殺手」絕非危言聳聽。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在工業化國家,罹患食源性疾病(編按:因攝取有毒或有害物質,造成的身體疾患)者,占總人口三 ○%。例如美國二○○七年統計,每年發生約七千六百萬例食源性疾病,相當每四個美國人,就約有一人受被污染食物之害,造成每年三十二萬五千人次住院,五千人死亡。

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二○一一年,台灣洗腎人口比率居全球第四高,當中八成病患屬外食族,飲食高油、高鹽、高糖,加速導致腎臟病惡化。

綠色和平基金會今年二月公布,針對頂好、松青、家樂福等連鎖超市所售的蔬果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抽查的五十八項蔬果,其中的四十三項驗出三十六種農藥殘留,檢出率高達七成四。

檢驗報告中顯示,殘留的農藥成分,除農委會列為合法使用的加保扶、歐殺滅等劇毒農業,花蓮愛買的芥菜驗出得克利、台北松青的蜜棗驗出益達胺、達滅芬,則是依規定不得使用在該項作物的農藥。

不只瘦肉精、農藥,無處不在的食品添加物,更成為人們的隱形殺手。

吳家誠指出,一九五○年代,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可安全的單一食品添加物,僅約六百種,但現在食品加工業者常用的食用添加物項目,已高達八千七百多種,去年國內爆發的飲料含塑化劑風暴,即是一例。但麻煩的是,要驗證這些添加物的毒性與致癌風險,須經長時間追蹤,等到被證實有害,早已對人體造成嚴重影響。

是誰,布下美麗陷阱?消費者耽溺口感,被食品業者制約

是誰,精心設下這道美味陷阱?

「過去,從耕作、加工到消費,以至歡喜享用,食物有一條像是臍帶的東西連結者,如今,這條臍帶已經被徹底切斷,」慢食運動創辦人佩屈尼(Carlo Petrini)指出,人們不關心食物的來源、也對生產過程興趣缺缺,耽溺於美味的追逐,口感也被食品業者所制約,正是陷阱所在。

設下陷阱的有兩隻手,一隻是政府與大型通路商,它們本該扮演認證與資訊揭露的角色。另一隻手是消費者自己,面對安全與美味的天平時,把籌碼大量放到後者身上。

以瘦肉精爭議為例,食材達人朱慧芳認為,這類進口肉品皆來自美式的企業化畜產形態,其商業模式是靠最低成本的工業化生產,加上迎合市場口感偏好的商業化行銷,至於消費者健康,從來不是大型畜產業者最優先考量的。

列管,就能免除風險?飼料添加物難細數,用藥過量難查

「過去認為進口食物一定是好的、符合美國標準就是安全的,其實都是對於食品安全的錯誤迷思。」她強調,農畜集團、超商通路最怕消費者上門投訴,在乎的是品質均一、確保儲存期間不會變質的「食品安全」,因此,大量添加物成為必要之惡,卻徹底犧牲了真正的「食物安全」。

吳家誠也指出, 以牛、豬等畜產品飼養過程,添加的生長促進劑卡巴得(Carbadox)為例,這個恐導致基因突變的劇毒,目前美國仍列為合法使用的藥物飼料添加物,但歐盟、澳洲和加拿大卻早已禁用,在食品安全的規範和保護上,美國仍大幅落後以上這些地區。

光靠政府不可行,就算政府宣稱將加強檢驗,也不等於國人能免除所有有害添加物的攝入風險。

農委會針對進口美國牛肉祭出「三管五卡」管制措施:「三管」是管源頭、管邊境、管市場,「五卡」則是透過核、標、開、驗、查等五道關卡。其中,「驗」是指進行三十八項動物用藥、重金屬及大腸桿菌的檢測。

但是,動物的經常性用藥有上百種,光是農委會的國產家畜「含藥物飼料添加物使用規範」,即列出超過四十種藥品名稱,真能一一驗出嗎?

攤開這份名單,洋洋灑灑上百種添加物:阿美拉黴素、滴克奎諾、磺胺二甲氧嘧啶、洛克沙生、乃卡巴精……,這些彷彿「外星文」的名詞,即便如實標出,消費者也有看沒有懂。雖然政府強調只要劑量在安全值以下,就不會對人體造成立即傷害,但若畜產戶不說,政府除非鋪設天羅地網,才可能查出是否用藥過量,而那又要花多少人力!

真的沒有解方嗎?

「好消息是,這些壞消息是可以預防的,而且是非常非常可以預防的。」奧利佛強調,當我們開始行動,這一切就會開始改觀。

儘管,強權國家動輒以軍事外交為籌碼,輸出大規模生產的農畜產品,但每個人還是擁有不購買、不消費,說「不」的自主權利,只怕,圖美味、便宜、便利的餐飲慣性,讓我們對美味陷阱自動繳械。

以朱慧芳自身經驗為例,她買牛肉只買苗栗農家飼養、吃草野放的台灣本地牛,但這種牛因為經常運動,肉體不可能有分布勻稱的油花,如同一句俗諺「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麼,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對牛來說亦是如此,只吃牧草的牛,肉質口感就像草的纖維一樣乾澀,沒有消費者想買。

多數消費者想吃的,還是一口咬下去,多汁、軟嫩的牛排肉,但要養出這樣的牛,一定得把牠圈起來,不讓牠運動才會長出脂肪,還得改變牠的飲食習慣,餵食吃肉骨粉、玉米等飼料,並大量添加生長期間不易染病的藥物。

蔬菜水果類農產品亦然,多數消費者上菜市場,喜歡買菜葉外觀完整、挺拔的高麗菜、翠綠不見斑點的芭樂,但卻忘了問,不是在盛產季,又非產自高山,怎麼會有如此完美的高麗菜?芭樂遇病菌蟲害會自我防禦,在表面形成結痂般的黑點,無瑕的芭樂,憑什麼百蟲不侵?

眼前這個美味陷阱,其實我們都是安上捕獸夾的幫兇。

食物完美定義該修正了!用餐前了解食物身世,別碰類食物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陳陸宏說,消費者對追求色香味的愉悅感受,促成食品工業發展,進步的食品科技,又回頭改變人們的餐飲方式。「大家對食物的完美定義要修正,享受美味也要正視它存在的陰影。」朱慧芳提醒。

事實上,食品加工的潘朵拉盒子,早在一八○四年,拿破崙為解決軍糧保存問題,誕生人類史上第一個罐頭食物,就被開啟了。時至今日,我們已經不可能活在零添加的食物環境裡,只能在追逐美味和添加物劑量的天平兩端,找到食品安全的平衡點,少一點對美味的依賴,換來更多的安全和安心。

拆解美味陷阱這道捕獸夾,最先該修正的,是人們於完美食物的定義,以及期待「俗擱大碗」的慣性餐飲形態。因為,注重便利、好吃,而不重健康、安全的消費態度,正助長生產者不斷施化肥和農藥、在飼料裡添加藥物、研究出成本更低、更美味、更耐久、卻也更毒的產品。

而你的行動,正是扭轉餐桌危機的開始。

下一次,在用餐之前,請花點時間,帶孩子了解食物的身世,並避開充滿「外星文」的神秘食品。雖然個別消費者力量很小,但集合起來,人人都用鈔票來監督廠商,就能迫使廠商改變。

每一位成人,都該為下一代的健康負起責任。你我都是「飲食革命」的種子,讓奧利佛的示警:「孩子將比我們短命十年」,不要在台灣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