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2012

讓您事半功倍的大哉問:管理是什麼

彼得‧杜拉克指出,管理的第一個定義是:管理是經濟的器官,是工業社會所獨有的經濟器官,因此無論在制定任何決策、採取任何行動時,企業經理人都必須把經濟績效擺在第一位。
他接著談到,管理的首要之務便是管理企業,而企業管理也就是目標管理。管理的次要功能是運用人力和物力資源,打造有生產力的企業;具體而言,這就是管理「經理人」的功能,因為唯有管理「經理人」,才能造就企業,他們才能將生產資源有效力轉化為產品。管理的最後一項功能則是管理員工與工作。

由於工作必須有效被執行,而企業用以執行工作的資源就是員工,這就表示企業必須好好組織安排工作,並且將人力看成是不同於其他資源的資源,透過管理,達到人力資源所需的激勵、參與、滿足、誘因、報酬、地位和功能等需求。

杜拉克提出了一個影響後世深遠的概念,亦即:「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那就是『創造顧客』。」杜拉克認為,企業究竟是什麼,不能光從利潤的角度來看,而必須由顧客來決定,顧客才是企業的基石,是企業存活的命脈。他也提及了企業的兩個主要功能,包括「行銷」和「創新」。

在認為「生產」才是企業主要而關鍵功能的時代裡,銷售總被認為是一種卑賤的寄生行為,然而杜拉克認為,行銷比銷售的範圍廣,是涵蓋整個企業的活動,也是從最終成果的觀點來看待整個事業,換句話說,也就是從顧客的角度來看企業,因此企業的所有部門都必須有行銷的考量,並且擔負起行銷的責任。

至於創新的功能,則是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及服務,這包括設計上的創新;產品、行銷技術上的創新;以及價格或顧客服務上的創新,而其終極目的都是在為了顧客創造更多樣、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組織雖然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但是組織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達成績效與成果的一種手段。而在討論組織結構的時候,必須同時考慮需要的是哪一種結構,以及該如何建立這種結構。杜拉克提出了「活動分析」「決策分析」及「關係分析」等三種方法,以協助企業找到達成經營目標所需的結構。

活動分析乃是找出企業實際需要的活動,而非以生產、工程、銷售等粗略的功能畫分來加以界定。

決策分析則是找出企業的決策模式,包括需要什麼樣的決策、由誰來制定決策,並且應該考量到決策對於組織未來的影響為何、決策對於其他部門和領域的影響為何、決策的性質應該包含哪些基本準則及倫理價值,以及決策究竟是經常性決策或偶一為之的特殊決策等。

關係分析則是要清楚界定經理人的職務,分析他必須和誰合作,以及經理人彼此之間必須為對方做出什麼貢獻等,最重要的則是考慮到經理人的活動對於所屬的上級單位又能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至於經理人的工作中包含了五項基本任務:
(1)設定目標;
(2)從事組織的工作,分析達成目標所需的活動、決策和關係,並且將各項職務和單位組織成適當的結構;
(3)再來則是激勵員工,和員工溝通;
(4)接著則是為工作建立衡量標準,評估組織與個人工作績效;
(5)最後則是培養人才,透過管理,讓員工得以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而管理決策中最常發生的錯誤,就是只強調找到正確的答案,而不重視提出正確的問題。

決策包含了五個不同的階段:
(1)界定問題,找出在進行任何改變或採取任何行動之前,必須先改變的關鍵要素;
(2)分析問題:將問題分類,並尋找事實;
(3)發展可行的替代方案:針對每個問題,發展出各種選擇方案,以免陷入「非黑即白」的陷阱中; (4)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依據風險、投入的心力所達到的經濟效益、時機、資源的限制等標準,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5)最後再將解決方案化為有效的決策,並付諸實踐。
杜拉克指出,目標管理最大的好處或許在於,經理人因此能夠控制自己的績效。至於經理人的目標應該是什麼?
他則是提出以下衡量標準:
所有目標都應該依據企業的整體目標來訂定;每個經理人的目標都應該說明他對於公司所有經營目標的貢獻;而在訂定目標時,都應該兼顧短期和長期的考量。

所有的目標也應包含有形的經營目標和經理人組織和培育,以及員工績效、態度和社會責任等無形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