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2012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全球暖化、能源耗竭、人口爆炸危機下的新經濟革命

人類目前遭逢的五大關鍵難題,其實正是大好機會的偽裝。
綠色經濟將成為所有市場之母,
是企業及國家千載難逢的最佳經濟投資及成長機會。
在能源氣候新時代,一個國家若擁有設計、創造並輸出綠色能源科技的能力,
就擁有無往不利的力量。
啟動綠能,掌握新契機,是人類及地球永續發展的唯一解藥。


A計畫:綠色行動

A計畫是我們為期五年的100項計畫,以求解決我們的企業及世界現今所面對的最大挑戰。它將監督我們與顧客及供應商共同合作,以減緩氣候變遷、減少垃圾量、保障自然資源、更有交易倫理,並建立一個更健康的國家。我們會這麼做,是因為你們希望我們這麼做,同時也因為這是正確、該做的事。將之命名為A計畫,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是目前做生意的唯一方式。B計畫根本不存在。

──2007年5月4日,英國零售商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s)的永續計畫報告書

這就是本書後半要談的重點。可是別搞錯了:綠色行動是個大計畫。我們需要為經濟找到一個全新的系統。這是個系統性問題,所以唯一的答案就是要建立新系統。

自從工業革命及現代資本主義興起之後,全球經濟就是由我所謂的汙染性燃料系統(Dirty Fuels System)所推動。汙染性燃料系統是以三種主要元素為基礎:具汙染性、便宜、充足的化石燃料,多年來人類以「取之不盡」的想法揮霍這些燃料;以「用之不竭」的心態任意開發其他天然資源,包括水、土地、河流、森林及海洋魚類。(我對於過去兩世紀以來,那些拚命挖掘煤礦、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以供世界經濟成長所需能源的人,沒有中傷之意。他們只是應要求做事,他們的工作提供了全世界提高生活水準所需的燃料。我也知道今天的燃煤比過去乾淨得多,如今廣泛使用的天然氣又比煤乾淨很多。但是這些燃料對環境和氣候的確造成了汙染。)

事實上,這個汙染性燃料系統根本不是人刻意設計出來的。它從十八世紀自然演變至今,先是推動了西方工業國家的成長,近年來則讓幾個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快速起飛,像是印度、中國、南非、波蘭、埃及等國。

這個系統在發展時,運作得很有效率。世界各地都在開採煤礦、石油和天然氣,再用油槽、火車和油管,把這些化石燃料輸送到全球各地的發電廠或煉油廠,然後加油站或輸電網再把這些能源直接輸送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從來不懷疑電燈是不是永遠都會亮,加油站是不是永遠都會在幾英里路外的街角出現。木材、水和魚類也一樣,以魚為例,你永遠想吃就可以吃,直到一切都枯竭為止。這是一個系統,一個根深柢固的系統。

可是這個汙染性燃料系統已經無法繼續下去了。如果繼續下去,不管是與能源、氣候、生物多樣性、地緣政治或能源匱乏的牽連,將會腐蝕地球上每個人的生活品質,並且終將危及地球上的生命。

不幸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一直想個別解決汙染性燃料系統所造成的問題,而不是創造一個新系統來代替它。而每當我們嘗試解決某個問題時,最後不是創造了新問題,就是加速惡化了另一個問題。

想想看:設法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人,為瀕臨絕種的動植物建立保護區,這是非常重要的行動,可是氣候變遷卻改變了棲息地的氣候和降雨模式,使一些保護區不再適合他們想保護的生物居住。雖然我們想保護生物多樣性,但是在一個氣候會快速改變的汙染性燃料系統裡,我們永遠不會成功。

想想看:美國攻擊伊拉克,一部分是以促進中東民主為名,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事,然而維持一個交通系統,是以使用中東石油的千百萬部汽車為基礎,這表示我們的生活方式間接資助了該區的軍力,而那正是企圖損害美國對民主所做努力的政權。所以,雖然美國想促進中東的民主,但是在一個會資助民主頭號敵人的汙染性燃料系統裡,我們永遠不會成功。

想想看:美國想紓解世界的貧窮,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為了維持汙染性燃料系統,美國對農民和農業提供大量的補助,以鼓勵農民為了提煉乙醇而種植玉米,結果卻提高了全世界窮人的糧食價格。所以,雖然我們想打擊貧窮,但是在一個鼓勵人們用食物來發動汽車,而不是少開車、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或要求汽車大幅改善油耗標準的系統裡,我們永遠不會成功。



以系統思考解決問題

想解決一連串相互關聯的重大問題,亦即系統問題,卻沒有用系統化的方式去處理,自然效果不彰。我們需要創造一個新系統。所以讓我們停下來,思索一下系統最重要的兩個特徵:其中一個可以靠觀察大自然來領悟,另一個則可以靠開豐田Prius油電複合動力車來瞭解。

系統的第一個法則,就是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想領悟這一點,沒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師了。美國自然資源保護組織峰巒協會創辦人繆爾在1911年所寫有關大自然的文章,直到今天仍然適用:「若試著選出任何一樣個別的物品或事件,會發現它與宇宙中所有東西都相關。」

關於這個道理,我最喜歡的例子之一是《紐約時報》於2007年8月5日刊載的一篇文章,提到美國西部的白楊樹神祕消失,後來又突然再現,最引人矚目的是黃石公園拉瑪谷(Lamar Valley)中的白楊樹。作者康威(Chris Conway)解釋說,白楊樹的消失並不神祕:因為美洲大角鹿在白楊樹還來不及長大之前,就把嫩芽吃掉了。可是過去幾年間,白楊樹突然又開始茂盛起來,康威報導研究者所發現的原因,令人頗感意外:「科學家把此現象歸功於野狼;牠們在黃石公園絕跡70年之後,於1995年被再度引進。」

野狼對白楊樹有好處嗎?

康威寫道,「當然,野狼會吃大角鹿。根據公園統計,在冬季,平均每隻野狼每個月吃掉一頭大角鹿。」

可是白楊再現拉瑪谷,並不只是古老生態法則中獵食者吃掉獵物的產物。根據科學家在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這也可能與恐懼有關。儘管至少有6群、超過50隻野狼出現,但是在此研究區內,至少有6,500頭大角鹿倘佯其間,數目之多,本來大可繼續掠食白楊。但研究發現,「恐懼的生態環境」讓河谷恢復了生態平衡,幾十年來首度保護白楊嫩芽免於大角鹿的啃食。

該校森林學院教授及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瑞波(William J. Ripple)表示,在大角鹿難逃野狼攻擊的地區,白楊會重現生機。「我們認為,這些大角鹿需要在冒著被吃掉的危險或在喜愛的地方覓食之間,取得一種平衡。所以這是在恐懼的生態環境中,在食物與風險之間的一種取捨。」另一位作者及該校名譽教授貝斯塔(Robert L. Beschta),以自身經驗,把這種情況比做在大灰熊出沒的鄉間作研究。「在有大灰熊的鄉間,我會改變做事方式,進入視線不佳的區域時,我會變得比較小心。我想大角鹿的情形也很類似。在大角鹿看不清楚或很難躲開野狼的緊張環境下,草木就會長得比較茂盛。因為大角鹿不敢去那裡。」

這種情形誰想得到?黃石公園裡野狼多,白楊樹就會多,因為大角鹿不敢在視線不清的河谷裡,啃食更多白楊嫩芽。事物的本質如此,所以能源、氣候、貧窮、生物多樣性及地緣政治等也一樣:想以最有效的方法影響這些事物,你需要用有系統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動。你需要仿效大自然,因為它是最終極的複雜適應系統。

羅斯(Jonathan F. P. Rose)是個專長於綠色建築及社區的美國房地產開發人,也是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的董事會成員,以及業餘的系統理論家。有一次他這麼告訴我:「地球的系統化天性是持久而穩固的。大自然是個系統,而且永遠以系統化的方式反應。它就是如此,不會有起伏變化,永遠以一種穩固的方式運作。」

羅斯接著說,唯一會改變的,就是我們配合大自然系統的運作,去理解和行動的能力。「但是想要作整體性的理解和思考,就必須打開心胸,用一種共存共榮的方式去思考。自然宇宙原本就相互依存的特性,就像地心引力一樣。身為一個建造商,我不必決定建物的哪個部分需要因應地心引力定律,哪個部分不需要。你不會與地心引力討價還價,它是存在的事實。相互依存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是大自然原本就有的一種特性。」

所以,如果系統的第一個法則,是每個事物都互有關聯,那麼第二個法則就是:想要充分利用每個單獨的部分,最多只能達到某個程度。如果你不捨棄舊系統,換一個適當的新系統,你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會受到束縛。然而如果你整理出一個新系統,而且做法正確,那麼每件事情都會開始好轉。最後新系統會對許多個別的部分有好處,同時也對整體有益。就像羅斯所說:「善用個別元素只能產生漸進的轉變;善用系統則能造成整個生態的變革。」

豐田Prius油電複合動力車,就是用新系統代替舊系統的完美例子,因此創造了全新功能,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豐田Prius車款並不是比較好的車,而是比較好的系統!Prius有煞車、有電池、有引擎,其他的車也都有。Prius的創新之處,在於設計者把它視為可產生多種功能的系統,而不只是一堆以轉動車輪為目的的汽車零件組合體。那些設計者心想:「為什麼不利用煞車產生的能源,製造可儲存在電池裡的電力,然後再用這種電池讓車子運轉,能跑多少路就跑多少路,以局部代替油箱裡的汽油呢?當Prius下坡時,我們也可以把車輪轉動所產生的動能儲存在電池裡,提供上坡需要的動力。」

換句話說,豐田從系統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從每加侖跑幾英里的漸進式改革,跨出一大步,變成每部車都可以自行產生部分能量。豐田從解決問題(怎樣讓車子擁有更好的燃油效率),邁向了轉型性創新(如何讓車子不僅降低耗能量,還能產生能源)。它創造了一種系統,使其產品的效能遠大於部分的總和,讓你我這樣的平凡人能做不平凡的事情,也就是只要開Prius,就能用一加侖的汽油跑50英里路。一旦你開始系統化的工作,就會有數不盡的好處,也會有數不盡的機會。

如今每個國家和每種文化所面對的挑戰,就是開發潔淨的能源系統,使平凡人也能做不平凡的事情,也就是生產潔淨的電力,穩定的改進我們所有的能源及資源效率,並促進環保。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因為唯有這樣的系統,才能使整個世界的經濟得以成長,而且不僅不會加劇能源供需失衡、產油國獨裁、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消失及能源匱乏等問題,同時還能減少這些現象。

沒有系統,就沒有解決之道。如果聽到一個政治人物在提倡「再生能源」,你大可轉身走開;如果聽到一個政治人物在提倡「再生能源系統」,就不妨駐足聆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