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網拍購物容易產生糾紛
在網路上購物,由於事前很難確認商品的品質,所以經常發生消費者受騙買到贗品的例子。這是委託人和代理人的問題之一,也是起因於「訂定契約前」存在「隱藏的資訊」而引發的問題。若是置之不理,很容易就會變成優質商品(真正的名牌包)的賣方減少,只剩下想強行推銷劣質商品(贗品)的賣方,這種情況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有賺頭的投資機會風險大
假設市場上同時存在報酬率高的優質投資機會,以及完全無法獲利的惡質投資機會。如果多數投資人都知道市場上存在「隱藏的資訊」,並且提高警覺的話,投資機構要推銷投資商品就會變得異常辛苦,所以積極推銷優質投資機會的人就會消失,因為與其辛苦地向別人推銷,不如自己直接投資賺錢就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推銷惡質投資機會即使同樣要花工夫推銷,但只要有少數人受騙上當,就能大撈一筆,所以推銷惡質投資機會的人會一直食髓知味。
如果有人告訴你某項投資很有賺頭,那麼便是惡質投資機會的機率八成很高(你受到詐欺的可能性也很高)。投資人因為受騙而蒙受損失的情形,之所以很難減少,原因就在於劣幣驅逐良幣。
■明星大學比較吃香
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販售優質商品的賣方,只要向買方發送「有關品質的資訊」,讓對方能夠接受到此一訊息即可,這在經濟學上,稱之為「發訊」。如果發送的訊號,是劣質商品的賣方模仿不來的,許多買方就會相信其可信度。學歷就是那種訊號的典型範例之一。
許多在大學教書的經濟學教授,儘管老是感嘆上課的學生不好好唸書,但另一方面卻又能夠理解,為何學生在進入大學後,很少會有人想真心學習。其實這些教授早就從經濟學的概念得知,這些學生當初入學時,是以獲得「○○大學畢業」這項文憑為目標,因為他們希望,這張文憑能夠為未來的就業創造有利的機會。
■市場會消失?
現實中的經濟交易,優質與劣質的交易對象及商品往往龍蛇雜處混在一起。如果能夠事先獲得有關商品品質的資訊,理論上應該就能排除劣質的交易對象和商品,但在無法事先獲得充分資訊的情況下,反而只會剩下劣質的交易對象和商品,這就是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原因。一般來說,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方法有兩種。其一,譬如販賣優質商品的一方,可以經常設法發送品質相關的訊號,證明自己的商品品質良好。
■「發訊」與「篩選」
另一個方法是,缺乏資訊的一方可以努力挖掘對方擁有的真正資訊。譬如醫療險或意外險這類保險,容易引發只有常常生病或發生意外的高危險族群投保,因而在投保的注意事項中,保險公司常會請投保人提供健康檢查報告,藉以判定投保人的健康狀況。這種防堵漏洞的方法稱為「篩選」。
此外,在先前關於「發訊」的說明中提到,會發訊的一方通常是賣方,但正確來說,發訊的一方其實是在資訊上占有優勢的一方。以先前的二手車為例,因為賣方在資訊上占優勢,所以賣方會發送訊號。然而負面的例子則是,股票的買方會故意發送「我們並非為了惡意侵占公司而買股票」這種訊號,好左右公司的股價。
總之,不管是買方或賣方,掌握重要資訊的一方試圖透過某種努力,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這種問題,就是「發訊」。反之,不管是買方或賣方,掌握資訊的一方試圖透過某種努力,從對方身上挖出資訊,就是「篩選」。
■老闆要裁員不要減薪的道理
綜上所述,假設你的公司被迫要縮減2成人事費用,老闆正在煩惱該執行以下哪項方案:A:斷然全員「減薪」2成、B:斷然「裁員」,開除2成員工。這時老闆如果想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就只好選擇B,因為如果選擇A,受到其他公司高薪挖角的優秀員工,就會選擇離職,而工作能力差的員工,則愈可能會選擇繼續留任原公司。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結論就是應該選擇B,按照員工的績效排名,裁減2成員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