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印
基本工資在歷經勞資雙方五小時的攻防戰後,以月薪調漲二二六元、時薪增加六元定案;對此結果,資方大喊吃不消,勞方則抱怨對生活品質提升沒有幫助。而十月份調漲電價的政策,不僅在野黨反對,企業、民眾反彈,連執政黨自家立委都痛批遭到行政部門霸凌。
政策的推動本來就難免會有所犧牲,但若能夠使人民福利提升,就應該堅定不移,即便短期招致負面批評,最後還是能獲得掌聲,萬不該遇到反彈就妥協。
觀察台灣目前的經濟狀況,二○一二年之經濟規模高居全球前三十大(美元計價,未平減,IMF資料庫),名車滿街跑、豪宅價格屢創新高…;然而,受薪階級卻身陷薪資停滯、房價飆漲的囹圄。這代表的是,社會面臨的問題非患寡而是患不均。但政府卻頻推刺激經濟政策,對於社會貧富不均的核心問題反倒著力不深,無怪乎民眾對政策無感。
整體來說,台灣仍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當局應儘快擘畫一套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策略。借鏡二戰後菲律賓與緬甸兩國都曾是亞洲最富國家的歷史教訓,台灣不能期待在施政方向持續迷航的情況下,還能保持目前的經濟優勢,即便短期能有所表現,最終還是會因貧富差距惡化所引發的社會問題而消失殆盡。
(作者為經濟博士,現任大學教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