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2013
服貿將持續侵蝕台灣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黃育徵
中國的開放帶動了全球的「中國熱」,二十幾年來,「中國熱」改變了台灣的產業面貌和經貿結構,然而,它帶給台灣的阻力卻遠大於助力。台灣的「薪資成長停滯、企業競爭力衰退」和「中國熱」息息相關!
對一、二十幾年前西進的台灣企業而言,中國的低薪是一個「致命的吸引力」;當中國的低薪被制度化後,台灣員工的薪資自然會受到壓制,停滯不漲。且長期而言,低薪會帶動惡性循環,它讓企業無法引進具競爭力的國際人才,企業競爭力無法提升,甚至遭到淘汰。
二十幾年前,韓國的三星和台灣業者同屬低成本導向的代工者;「中國熱」興起後,台灣業者仗著語言優勢,抄捷徑,採低門檻、低成本的「產地遷移、代工中國」策略大批西進。但至今顯而易見的是,這個策略無法擺脫代工宿命,無法提升競爭力。同期間,韓國業者則致力於高難度、高價值的「品牌行銷、跨足世界」策略,多年耕耘之後,成功提升了國際競爭力,擺脫代工低利的困境。
不只企業,我們看韓國政府為因應糧食危機,大量收購遠在非洲的農地;官民「跨足世界」的共識與政策成效,提升了韓國的競爭力,也大幅度地提升了國際地位。
看看韓國,想想台灣,我們無法理解,為何政府脫離不了自貶、自我設限的枷鎖?長年來,各項兩岸經貿政策中不斷透露的潛敘述便是︰「沒有中國,國際就看不到台灣;沒有中國,台商就沒有未來。」現在我們既已看到「代工中國」讓台灣喪失了競爭力,「跨足世界」讓韓國站上了國際舞台,我們當然不能讓「服貿熱」再次傷害到台灣的生命力。服貿對台灣的衝擊,不只壓抑薪資、削弱服務業的競爭力,它的影響更廣、更深。以觀光業為例,過度依賴中國遊客已經有如不定時炸彈,中國可以隨時控管中客質量,在收放之間,中國不但可以影響台灣的經濟,也可以影響選舉、政局和國安。台灣歷經百年累積下來的社會價值和理想,如「自由民主、社會正義、弱勢關懷」的完整性,必將受到損害!這是台灣的災難!
我們希望政府、民意代表能從「中國熱」的負面影響中記取教訓,用心傾聽,體恤人民對簽署服貿協議的憂心與困惑,和全民攜手珍惜、捍衛我們台灣獨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力。
(作者為台橡公司前董事長兼執行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