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全會閉幕之後,中國帶給世界的第一個震動,無疑當屬中國國防部在十一月廿三日公告「東海防空識別區」範圍。這個行動在中國通過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策脈絡中被放置在什麼區位,下一步是否還有「南海防空識別區」、「黃海防空識別區」的劃設?乃至更多的中國夢境著手實現徵兆?無一不牽動台海的情勢與發展。
中國劃定的「東海防空識別區」,逕行將釣魚台列嶼入列,已與實際管轄的日本,以及明示將其列為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的美國,首當其衝。同樣宣示擁有釣島主權的台灣,不但防空識別區內的東北部分被置入,彭佳嶼更遭緊貼,對空防作為造成嚴重威脅。甚至南韓政府也表示,中國此舉與濟州島周邊的防空識別區重疊,並召見中國大使提出關切。習近平向東海拋擲的這顆巨彈業已在相關國家激起千層大浪,中南海的決策動機究竟是什麼?
要觀察這個新事態,應一併將中國近年來對鄰近各國的外交與軍事行動加以考量。日本自不待言。安倍政府重新上台後以亞太安全的領袖自居,以及「積極和平主義」的抗中論述,無疑挑動了北京最敏感的神經;懷抱著長期被日本「壓制」的情緒,中國以艦機巡邏等一系列的作為不惜升高衝突,既是對日本的「反制」,更在要求美國切割與表態。就此,美國第一時間迅即採取預防措施,國務卿與國防部長高調警告片面破壞現狀的高度危險,同時對北京的外交交涉也同步展開,擔憂的就是中國內部「美國不見得挺日本」誤判機率的增生,以促使中國確認東海穩定實為美國的關鍵利益。
同樣的劇本,早發生在南中國海。對於這個美國重返亞洲的全球戰略再平衡、最主要的啟動場域,中國與菲律賓的島嶼領土爭端先前如火如荼,中國明顯採取透過談判拉攏越南,以孤立並正面打擊菲律賓的策略,循間接路徑挑戰這些國家所寄望的背後老大哥美國。
如果再對照重返亞洲政策的另一重要據點印度,中國的多方操作更是頻頻。一方面,中國解放軍不時進入雙方爭執的拉達克、阿魯納恰爾邦等地區,對印度防務造成壓力,二方面,中國總理李克強與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則在上個月透過互訪改善關係,雙方也達成包括邊防合作在內的九項協議,以緩解兩國邊境的長期緊繃態勢。但是三方面,中國在主權宣示上寸步不讓,除了在新版簽證上將其所主張屬於中國藏南領土的阿魯納恰爾邦等地印製為地圖,今後仍將繼續對當地居民在赴中時發給「另紙簽證」,不承認其為印度公民,就此與印度政府的齟齬依舊不斷。
以上,皆是習近平上台後的對外政策具體表現。從亞洲鄰國的角度,普遍恐慌中國不再韜光養晦,四處擴張以「稱霸崛起」;就中國的利益衡量,則是反擊以美國為首的圍堵政策,以「平起平坐」。當美國受到預算案等國內政治僵局的影響,歐巴馬上個月取消了亞洲之行,以及在印尼舉行的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領袖會議、汶萊的東亞高峰會議,是否「歐巴馬沒來,習近平來了」效應,也實際鼓舞了北京?可確定的是,三中全會之後,中國顯然已經行動出台。
在這個國際情勢大變化的當下,做為當事國的台灣政府,一如「對內強硬,對外軟弱」譏評,在關鍵時刻,竟然自我選擇在世界地圖與舞台上消失蹤影、靜默無聲。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今將率團來台訪問,「中華民國」如果還存在,與之互動的政府與民間各界,除了基本的外交儀節之外,不但絕對是歡迎不起來的,最低限度應該當面就「東海防空識別區」侵犯我國家安全與主權,表達嚴重抗議才對,馬政府如果連這起碼動作都不做,馬英九等於正式終結了「中華民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