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2016

南海仲裁對中國的真正考驗

紐約時報
JANE PERLEZ 2016年7月7日

三年多以來,中國一直拒絕出席一個國際仲裁機構的訴訟,稱仲裁庭無權就中國與菲律賓的爭端做出裁決。該仲裁機構正在審議中國在南海的廣泛主張所受到的挑戰。

裁決定於下週宣布。但此時,北京似乎開始緊張起來。為了顯示實力,中國週二開始在南海進行海上演習。演習將持續一週,具體地點在有爭議的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中國稱西沙群島——譯註)附近,中國軍方在該群島部署了地對空導彈。

而最近幾個月,中國在仲裁庭外還發起了一場艱難的運動,意在反駁菲律賓,削弱該仲裁機構的權威,並爭取俄羅斯、多哥等多國對相關水域主張的支持。涉及的水域包括至關重要的貿易路線,可能蘊藏着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

這原本是一樁鮮為人知的案件,被提交給了一個不起眼的仲裁庭,而中國的一系列活動卻表明此事干係重大。仲裁結果可能會改變南海衝突的局勢,將其從一場為在相關水域建立實際的主導地位而展開的競賽,變成對北京的一次引人注目的考驗,看它是否尊重國際法和多邊機構。

在實際競賽中,中國遙遙領先。它不顧鄰國和美國的反對,用挖泥船挖的泥沙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島嶼,並為很多島嶼配備了飛機跑道和雷達。但如果前述仲裁機構在關鍵問題上做出了有利於菲律賓的裁決,便會迫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處於守勢——或者如一些人所擔心的那樣,將其逼入角落。

「此事的意義不僅限於南海,」新加坡巡迴大使比拉哈裡·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說,他指出中國已經簽署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該公約是菲律賓申請仲裁和仲裁機構進行審議的依據。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於,國際規則是否會得到遵守,」考斯甘說,並接着表示,中國「不能自行選擇去遵守哪條規則,或是只在合它意的時候才遵守」。

看到了機會的歐巴馬政府已經啟動自己的外交行動,支持該仲裁機構,並說服盟友站出來支持「基於規則的海上秩序」,以及用國際法解決領土爭端。

當菲律賓外交部長阿爾韋特·德爾羅薩裡奧(Albert del Rosario)在2013年開始向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申請仲裁時,美國和中國均未給予太多關注。在那之前不久,中國從菲律賓手中奪去了對一座名叫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中國稱黃岩島——譯註)的環狀珊瑚島的控制權。

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高級外交官丹尼爾·R·拉塞爾(Daniel R. Russel)表示,他當時不知道菲律賓申請仲裁一事。幾名中國學者稱,中國領導層沒有充分諮詢外交政策權威,便迅速決定不理會該仲裁機構。

北京的立場沒有改變,稱因為散布在南海的礁石和島嶼的主權存在爭議,該仲裁機構無權就周邊水域涉及的相互矛盾的主張做出裁決。《海洋法公約》未提及陸地的主權。

但菲律賓的訴狀進行了精心的表述,避開了誰擁有相關島礁主權這個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