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2016

雅虎的致命弱點

在人力與技術的隔閡中,從網站鏈接目錄起家的雅虎從一開始就站在錯誤的一邊,而且從未找到回頭路。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約翰•加普

在宣佈Verizon以48億美元收購雅虎(Yahoo)運營業務的消息時,瑪麗薩•邁耶(Marissa Mayer)為她領導了4年的這家企業大唱了一番贊歌。她說,雅虎“令萬維網、電子郵件和搜索變得人性化並流行起來”。

考慮到20年來眾多不那麽“廣受歡迎的公司”超越了這家帶著驚嘆號的企業——包括Alphabet、Facebook和亞馬遜(Amazon)——邁耶的贊歌聽上去像是帶挖苦意味的恭維話。她點出了問題:雅虎成立之初是由其創始人編纂的網站鏈接目錄,它一直帶有太過人性化的特點。

2000年春季,雅虎的估值曾增至1280億美元,原因是投資者堅信人力信息篩選會打敗搜索引擎——那些通過緩慢的撥號線路上網瀏覽的人們需要一個人性的界面。然而技術勝過了人力。互聯網比他們想象得更強大。如今,雅虎剩下的只有魅力了。

要說明自雅虎1995年成立以來情況已發生多大變化,有一個例子就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發表的特斯拉(Tesla)《總規劃,第二部分》(Master Plan, Part Deux)。這位電動汽車公司創始人構想的車輛不僅會自動駕駛,還會在“空閑”時成為自動化車隊的一部分。馬斯克得出的結論是:“讓你的汽車在你不用它的時候為你賺錢。”


在雅虎的目錄貌似比谷歌(Google)更值得投資的20年後,馬斯克的願景仍不太可能實現,但不再不可想象了。事實證明,互聯網不僅僅是通過網絡連接到一起的大量計算機,它的範疇要大得多。移動寬帶、全球定位技術、智能手機、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都在不斷升級互聯網。

被貼上“互聯網”標簽並打包在一起的一系列創新,已被證明是一種類似蒸汽機和電氣化技術的通用技術。它對許多產業都有深刻的、顛覆性的影響,並可能在今後一段時期內保持這種狀態。

雅虎的問題在於,在人力與技術的隔閡中,它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錯誤的一邊,而且從未找到回頭路。最接近的一次是在本世紀頭10年的中期。當時,走馬燈般上任的雅虎首席執行官之一特裡•塞梅爾(Terry Semel)收購了Inktomi、AltaVista和Overture,試圖與谷歌的算法競爭,卻沒有成功。

對邁耶的任命則是又一次跨越這一鴻溝的企圖,因為她來自谷歌。現實而言,她可以採取的最佳措施是砍掉雅虎部分低效率業務,並調整其從雅虎郵箱(Yahoo Mail)和移動服務到娛樂和新聞的大雜燴般的各種產品。

在這筆最新交易中,科技的巨大胃口表現得十分明顯。Verizon如今已收購了雅虎和美國在線(AOL),後兩者都是互聯網初期的知名品牌。它們加入的這家公用事業公司在寬帶數據連接領域的銷售額日益升高。雅虎原來像是電話簿的互聯網版本,如今它正成為已向互聯網轉型的一家電話公司的一部分。

在互聯網上,技術主導人力並獲得絕大部分回報的故事十分常見。Facebook的內容基本上由用戶提供,然而這些內容的價值歸於該公司及其網絡——該公司市值約為3480億美元,相當於72個雅虎。而亞馬遜則通過擠壓供應商(包括出版商)壓低價格,它的市值與Facebook相仿。

不過,科技也存在致命的弱點。每一波新技術潮在早期階段都是嶄新而神奇的(想一想19世紀的鐵路大發展吧),會創造並獲取巨額利潤,但最終會變得普普通通。電話曾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機器,然而在如今這個移動視頻流播免費的世界,通過固定線路傳輸的語音通話往好里說也只是一種日用品。

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表示,從個人電腦向雲計算的轉型,類似於19世紀晚期從本地發電向電網輸電的轉型。Verizon、Facebook、亞馬遜及其他企業打造的數據中心,比之前的數據中心強大得多。它們也把按需計算和按需數據訪問變成了一項公用事業。

在Verizon收購雅虎的交易中,也顯示了這一轉型的跡象。雅虎加上美國在線——旗下擁有《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和TechCrunch等25個品牌——所貢獻的營收可能只占合並後實體的5%,但它們有望帶來增長。Verizon的核心電信業務規模龐大,產生大量現金,然而今年其營收有所下滑。

其他互聯網和通信公司也通過人力製作的媒體內容提升了營收。2013年,Verizon的競爭對手、美國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全資收購了電影、電視和音樂集團NBC環球(NBC Universal)。而Netflix一直在投入巨資製作原創劇集和紀錄片。

自雅虎創立以來,人力活動不斷被聯網的電腦代替,後者執行任務花費更少、效率更高。在某些情況下,比如自動駕駛汽車,這一過程將繼續推進。不過,新技術對自身也同樣冷酷無情:最終它會變成一項公用事業。遺憾的是,雅虎等不了那麽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