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2013

手機和真實社交,你選哪個?

紐約時報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你記不記得,曾幾何時美國的公共空間不是像現在這樣,周圍半數的人都低頭對着一塊數碼屏幕,用手指和另一個地方保持聯絡?

我們對即時電子通訊帶來的便利都深有體會。但很少有人提到它的代價。我和我的同事們剛剛完成一項研究,即將在下一期《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研究的結果表明我們與他人交流的生理能力可能會因此蒙受相當大的損失。
我們的固有習慣會改變我們。通過觀察神經學家常說的“一起發射則連在一起”的神經元(赫布理論的總結性表述,原話為“一起發射的神經元連在一起”——譯註),我們越來越確信經歷會在我們的神經通道上留下印記,這種現象叫“神經可塑性”。任何習慣都會對你的大腦結構產生塑造作用,並進一步加強你對該習慣的傾向性。

可塑性,也就是經歷作用下的傾向,並不僅限於大腦。久坐的生活會帶來什麼你已經很清楚,你的肌肉會萎縮,從而削弱你的肢體力量。但你可能不知道,社交聯絡的習慣也會在你身上留下實實在在的印記。

你通常花多少時間和別人來往?來往的時候,你覺得和對方有多親近、多合拍?你對這些簡單問題的回答,可以很好地說明你與人交流的生理能力。

我和我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縱向的實地試驗,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是否可以通過學習技能來促成一種更溫暖的人際關係。隨機徵募的實驗對象中,有一半人參加了一個為期六周的學習班,學習一種叫做“慈悲”(metta)的古代心法,它會教導參與者用一種更溫和、親切的方式對待自我和他人。

我們發現經過這種冥想的人會顯得更樂觀,願意交際;但同時他們的迷走神經張力——心血管系統的一項重要機能——也發生了改變。科學家一度認為迷走神經張力大體上是穩定的,就像人在成年後的身高。而我們得到的數據表明這部分也是可塑的,會被你的社交習性改變。

為了幫助理解這一點的重要性,我們簡要講一些解剖學知識。你的大腦是通過迷走神經和心臟連動的。從心率的細微變化可以得出心腦聯繫的強度,因此心率變異度就成了迷走神經張力的一項指標。

總的來說迷走張力是越高越好的。高意味着你的身體對內部系統的管理能力更強,比如心血管、葡萄糖和免疫反應,有助於保持健康。

除了在健康方面的影響,行為神經學家史蒂芬·珀格斯(Stephen Porges)還發現迷走張力對面部表現力和接收人聲頻率的能力也起到關鍵作用。增加迷走張力可以促進我們建立關係、友情和同感的能力。

簡單來說,一個人越是能和他人和諧相處,身體就越健康,反之就越不健康。這種相互影響也解釋了為什麼缺乏積極的社交聯絡會讓人消沉。你的心對友誼的容納能力同樣遵循“用進廢退”的生理法則。如果不時常練習面對面交流的能力,你最終會發現自己開始缺乏這方面的一些基本生理能力。

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人體及我們潛能的可塑性或應變能力有多強。人類基因排序技術幫助我們開闢了社交基因學這一新領域,通過它我們了解到,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女在細胞水平上的基因表達途徑也是可塑的,會對慣性經歷和行動做出反應。

社交基因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們的個人社交史,比如寂寞的體驗,會造成基因表達的變化,這種變化發生在免疫系統的細胞中。新生兒的父母應該少去操心什麼基因測試,多留意自己的行為——例如一邊哺乳一邊發短訊,或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手機而不是孩子身上——這會給他們以及他們的孩子的基因表達帶去造成生活障礙的印記。

當你對着一個人微笑或大笑時,你們之間會產生一種明顯的同步,你們的姿態和生化指標,甚至神經元的發射,都會構成一種鏡像的對應。在這些細微的瞬間里,兩個人的大腦和身體都會產生一種美好的感覺,這有助於增強你的同感能力,同時也會改善你的健康狀況。

如果你不經常去鍛煉這種能力,它就會枯萎。和他人交流會有好處,感覺也很好,這是我們的幸運,而且我們隨時有這個機會。

所以,等你再見到一個朋友或一個孩子,看到他們花太多時間對着一塊屏幕時,伸出你的手,邀請他回到真實的社交中來。你這樣做不僅能促進他的健康和同感技能,也能改善你自己的。不要眼睜睜看着朋友喪失對人性的容納能力。


芭芭拉·L·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L. Fredrickson)是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心理學教授,也是《愛情2.0:我們的至上情感如何影響我們的感覺、想法、行為及為人》(Love 2.0: How Our Supreme Emotion Affects Everything We Feel, Think, Do, and Become)一書的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