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3
年度體檢真的有用嗎?
紐約時報-北京健康札記聖西睿智醫生-我們大多數人是不是都需要每年去醫生那裡做一次體檢?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傻,尤其是這個問題還出自於我這個經常在文章中討論預防醫學的家庭醫生口中。我很樂意每年都看到我的老病人們回來,給他們再次做個檢查,確保他們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從醫學角度提供「調整建議」。我的大多數同僚和病人們都覺得每年體檢是有幫助的。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年檢中的多數醫囑不見得能切實幫助到大部分人,也未必能使我們活得更久更好。實際上,一份2012年的考克蘭薈萃分析研究了逾18萬人的情況,在他們體檢後跟蹤了大約10年,發現他們的死亡率、癌症或心臟病發病率並沒有顯著降低。美國普通內科學會(The Society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鄭重提醒醫生「不要對無癥狀的成年人進行常規的普通體檢……沒有特別原因而定期安排的普通體檢,包括『保健』在內的年檢,在減少發病率、死亡率或住院率方面顯示並無作用,但不必要的檢查卻引發了潛在的危害」。
既然沒有支持性證據,為什麼我們,尤其是部分我所接觸的中國人,仍然會把每年一次的體檢當作確保健康安全無虞的大事呢?許多中國人似乎對每年的體檢套餐相當熱衷,我覺得他們多數人相信,做的檢查項目越多,就越能準確了解個人健康狀況。在那些著名的私立體檢中心,我也有過三次體檢經歷。雖然它們的效率令人驚訝,但讓我不安的是,我做的大量檢查都是毫無依據的。我感覺自己就像被趕進屠宰場里的牛,在一間一間的裝配線上移動,各個令人尷尬的部位被人又戳又刺。可我周圍的人看上去卻快樂安心,因為他們正在進行「對健康負責」的檢查。
除了發現部分檢測並沒有意義,我還有個很大的疑問:沒有哪個醫生曾坐下來跟我聊聊,問我有哪些潛在病因,了解我的生活習慣和家族史,然後再決定要做哪些檢測。無論你花了多少錢,沒有什麼體檢套餐會比一個了解你並只需問你幾個問題的優秀首診醫生要好。每個好的醫生都是通過病人的病史和體格檢查得出80-90%的診斷。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姆·奧斯勒(William Osler)有句名言:「認真傾聽你的病人,他正在說著診斷結果。」
如果我們醫生一定要安排一項檢測去判定是否存在某一病症,應當從不同的研究中獲得有力的證據,證明該檢測是精確靈敏的,不會錯過任何真正的病症,不會誤診。它也應當有不錯的成本效益,適合批量檢測。一個好的篩查測試也應當能夠找出我們容易治癒和治療的疾病。許多篩選檢測的確很有效,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量血壓、葡萄糖含量測定、對50歲以上的所有人士進行直腸癌篩查等。多個研究提供有力證據表明,那些檢測能拯救很多生命。
但也有大量其他的檢測並無有力證據。就以癌症篩查來說,並不是所有檢查項目都有意義:大量證據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X線成像以及結腸鏡檢查對特殊年齡段的人尤其有救命效果;但其它的癌症篩查檢測,包括胸部X光片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尤其是腫瘤標記物的抽血化驗幾乎無效。和我的祖國美國相比,許多我接觸到的中國病人似乎更在意在體檢中對腫瘤標記物做儘可能多的血檢,但這些檢查很少能像篩查測試一樣精確或有用。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針對這些腫瘤標記物寫過一篇很好的回顧,表示「腫瘤標記物主要是用於已經被診斷患癌症的病人,用以觀察他們對治療的反應或查看治療後是否有複發癥狀。」然而,多數完成體檢的中國病人走出來,給我看他們的腫瘤檢查報告,上面寫着一系列「正常」的指標,可他們好像並不知道這些測試大部分並不精確。他們覺得自己沒得癌症,便安心了,但這並不正確,從這些檢測中並不能準確得出是否患病的結論。我希望這樣的檢測將在幾年後變得更加精確,但目前大多數情況並非如此。
當然,也有許多時候,一項檢測結果顯示反常,後續可能真的發現一些危險但可以治癒的狀況,從而拯救病人一命。但在腫瘤標記物、電腦斷層成像(CT)X射線和其他篩查測試中也有很大比例的不正常結果,發現的是意外瘤這樣的良性腫塊,把病人嚇得做了昂貴且具侵害性的探索性試驗,結果卻沒發現任何嚴重的問題。同樣地,篩查檢測本身也有可能引起問題——如果一位年輕女性為了排除癌症,每年做一次CT掃描,這樣的做法不僅用常規檢測錯誤地排除了癌症,而且由於年檢時CT的強輻射,大大提高了她患癌症的風險。
用有潛在危險的篩查測試對病人進行過量檢查實際上是個大問題,並且在全世界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浪費。在美國,眾多最具聲望的醫學社團做了一份名為「明智選擇」(Choosing Wisely)的年度清單,列出了應當盡量少做的普通檢查。例如,我所在的美國家庭醫師協會(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ractice)建議在所有健康人的年度體檢中不要做常規心電圖(ECG)檢查;在65歲以下的健康女性檢查中不要做骨密度(DEXA)掃描;21歲以下的女性不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那麼病人該怎樣做出最佳選擇?如果有可能,不要選已經規定好的體檢套餐,最好的方式是做量身定製的體檢。最開始的時候,病人和醫生要一起坐下來,回顧其病史並進行體格檢查。在完成這些關鍵的第一步之後,醫生再決定有哪些合適的檢查應該做。相比一個肚子大、從12歲時就開始抽煙且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35歲男人,與他同齡的、體形瘦削的男人需要的篩查測試則要少得多。實際上,前者從醫囑中獲益要比檢查多許多。我也知道,現在中國的公立醫院人滿為患,病人很難與醫生進行長時間的面談,但很多綜合性醫院現在已經設有全科門診,相比擁擠忙碌專科,更適合對你和你的家人開展健康諮詢、初診和體檢服務。
但願我這篇文章沒讓我失業!能再次看到我的病人我當然很高興,我也將繼續歡迎他們的到來。我只是希望他們中更多人不再覺得迫切需要先買一套豪華體檢套餐。在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希望他們能明白,他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去看初診醫生,最好每年是同一位醫生。我們得先聊聊,互相了解,看看一年來你的身體怎麼樣,然後再做一個測試。接着,我們再決定你需要做哪些檢查(如果你需要檢查)。希望在你離開我的診所時,不僅覺得更健康,而且能更加確信交流接觸比體檢套餐更有效。永遠要記得奧斯勒醫生所說的:「認真傾聽你的病人,他正在說著診斷結果。」
Richard Saint Cyr(聖西睿智醫生)是來自美國的家庭醫生,現在在北京的和睦家醫院工作。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