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鵬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三番兩次的批評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匯率政策。房地產大亨遠雄建設的趙藤雄也批評台灣的打房政策,直言台灣現在就只剩下房地產了,若政府要繼續打壓,他就要出走東南亞,到環境好的地方去了。
鴻海的郭台銘也不時對台灣的政局發表評論,幾位大工商團體的龍頭們,更不時串聯對政府施政提出建言。台灣的大老闆們人人可以有意見,而政府部門對此通常只能默默承受,台灣商場上瀰漫了一種對大企業、大老闆莫名的敬畏,所有的官員們都有說不出口的恐「巨」症。
台灣大集團企業的大老闆們,掌握了媒體的話語權,他們的一言一語都會被媒體放大報導,而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意見,這些意見對台灣的政府官員造成極大的壓力,通常官員們會敬謹受教。無形中,政府部門逐漸形成對大集團、大老闆們的恐「巨」症。
這種恐「巨」症,在這次衛福部面對黑心劣油事件的處理過程中,表露無遺。
處理劣油瞻前顧後
當黑心劣油事件從大統一家延燒開來,蔓延到檯面上知名的食品大廠時,衛福部在處理上明顯瞻前顧後、動輒得咎,要公布名單、不公布名單;要下架、不下架,都看到衛福部主管官員左右為難。要不是因為民怨沸騰,民氣可用,衛福部的許多作為,可能都還會讓老百姓覺得在維護這些大品牌、大食品廠。
因為頂新、味全、南僑、泰山、福壽都是大公司,過去聲名在外,因此查驗的過程格外審慎,就算查出有問題,也不敢逕行公布、嚴格處理,還要再三研究、確認,才會下架。這就是對知名品牌的恐「巨」症。
或許衛福部的官員不會承認有所謂的恐「巨」症,他們只是為確保行為的合理適法,而採取必要的嚴謹態度,以免誤傷無辜。
不過歷經這一次的黑心劣油事件之後,大集團企業說一套、做一套的惡行劣跡完全現形,他們只是生意做得大,並非特別有良心,也沒有比較高的道德節操,反而是誤用、濫用消費者對他們的信賴,私下盤算的仍然是自己的利益至上,一切無所不用其極。
每一個企業都有本位主義、都有立場,也都有對自己有利的盤算,因此對他們的建言,政府官員可以仔細聆聽,並研究是否言之有理才決定是否接受,而不是對大企業大老闆的意見都點頭稱是。
而台灣的媒體也應有分析判斷的能力,而不是追逐大老闆,有聞必報,不要把他們明顯的偏題之語擴大報導,不要變成大老闆的應聲蟲,也才不會加大政府部門的恐「巨」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