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慈善家伊萊﹒布羅德(Eli Broad)喜歡長時間與藝術家相守,不管是邀請他們到家中聚餐,還是把他們的作品掛到 上。雖然在金融行業賺了70億美元的財富,但80歲的布羅德更喜歡與那些富有創造力的人為伍,比如藝術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和傑夫﹒昆斯(Jeff Koons)。有一次,他甚至在自家的盥洗室裡碰到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如今已亡故)在抽大麻。當然這些親密無間的體驗是沒法分享的,但他喜歡這麼想:至少他為大眾體驗其中的一些作品創造了可能。
布羅德和他結婚近60載的妻子伊迪薩(Edythe)已向洛杉磯的藝術文化機構及項目捐資逾八億美元,以幫助這座城市轉型為他現在所說的“世界文化之都”。與此同時,利用布羅德基金會(Broad Foundation)26億美元的資產,他也在努力幫助美國公立學校和醫學研究機構保持全球美譽度。他說:“我現在比掌管一家財富500強公司的時候更加勤奮了。”
9月25日,他宣布了布羅德城市教育獎(Broad Prize for Urban Education)的第12位得主。這個獎項的獎金數額達100萬美元,表彰的是學生表現進步最大、且低收入學生和少數族裔學生成績差距縮小的城市學區。
布羅德稱他做慈善的方式就像經營企業一樣。他說,多數時候我都是往人身上下注。布羅德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親自甄別辦事能力強的領導者,然後投資這些領導者和他們的想法。另外,他每年都花數百萬美元的資金來制定各種指標,以取得衡量學生表現的客觀數據,並且只有在學校或機構顯示出進步跡象的時候才繼續給予資助。
他尊重有抱負的企業家,這種尊重可能源自於他自己的職業生涯。布羅德最開始幹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工作,比如挨家挨戶地推銷垃圾處理機,又比如在Packard Motor公司當 床操作工。孩提時代,生於紐約布朗克斯的布羅德就和家人一起遷往底特律。他上的是公立中學,後來從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畢業。後來為了回饋母校,他捐資建成了一家商學院和一家研究生院,並捐出2,800萬美元建成了伊萊和伊迪薩﹒布羅德藝術博物館(Eli and Edythe Broad Art Museum),2012年秋季開放。
大學畢業後,布羅德以20歲的年齡成為一名注冊會計師。24歲的時候,他創辦了Kaufman and Broad公司(現在稱為“KB Home”),通過精減建築成本提供低按揭郊區住房。在這家公司上市過後沒幾年,他又以5,2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家族持股的保險公司,改組為退休金儲蓄公司SunAmerica。1999年,他以180億美元的價格將SunAmerica賣給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2000年起他便全身心投入了慈善事業。
布羅德基金會的大部分資金都捐給了布羅德跟哈佛大學(Harvard)、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一起成立的基因藥物研究機構“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現在擁有2,000多員工的布羅德研究所是按人類基金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牽頭科學家之一埃裡克﹒蘭德(Eric Lander)的想法成立的,2003年以來布羅德夫婦一共向它捐贈了六億美元。
為了復興洛杉磯市中心、特別是格蘭德大街(Grand Avenue),布羅德夫婦進行了大手筆的投入。(他們住在洛杉磯的布倫特伍德(Brentwood)社區。)2003年,布羅德與前市長理查德﹒賴爾登(Richard Riordan)共同發起修建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的行動。今年布羅德又為洛杉磯歌劇院(Los Angeles Opera)追加了700萬美元的捐款。他說:“現在沖著文化來的遊客是越來越多了。”布羅德希望藝術能對洛杉磯起到藝術家們對紐約Soho社區和切爾西社區(Chelsea)起到的那種作用,使當地社區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
布羅德是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的創始理事長和終身受托人。他也是洛杉磯縣立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的主要捐款人,為該館捐資6,000萬美元,在2008年幫助成立了布羅德當代藝術博物館(Broad Contemporary Art Museum)。因此,在洛杉磯注重當代藝術的背後,布羅德發揮的影響無人能及。這種影響力讓一些批評者感到不安,但布羅德似乎並不在乎當“避雷針”。
現在他打算再建一座名叫“布羅德”(The Broad)的博物館,由Diller Scofidio + Renfro事務所設計,預計在2014年年底開放。新館將收納布羅德夫婦兩個收藏系列中的很多藝術品,其中既有私人藏品,也有屬於布羅德基金會的藏品。入館作品一共有2,000件左右,其中一部分目前存放在散布於南加州的六座倉庫裡面。(這些年來布羅德藝術基金會向近500家博物館出借過作品。)
布羅德最開始收藏藝術品是在70年代。夫婦兩人第一次購買的是凡高(van Gogh)的一幅畫作,花了9.5萬美元。接下來他們買下了一幅畢加索(Picasso)1939年的作品,然後是一幅馬蒂斯(Matisse)1923年的作品。沒過幾年,夫婦二人又投身當代藝術品市場。他們擁有100多件辛迪﹒舍曼的攝影作品,並擁有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不少作品,創作時間從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布羅德很喜歡出借藏品,但有幾件作品又是他十分迷戀的,所以他更願意把這幾件放在家裡,列入自己的私人收藏系列。這樣的作品有傑夫﹒昆斯的金屬兔子雕塑,還有他妻子喜歡的一幅胡安﹒米羅(Joan Miro)1933年的畫作。
布羅德夫婦購買當代知名藝術家作品的時間很早,對有些藝術品,他們現在付的保費比當初購買時的價格還高。他說,當今“日、韓收藏家買得很多,對沖基金經理等人士也買得多──在卡塔爾,他們每年的藝術品開支超過10億”。這些資金流入改變了市場。布羅德說,從他以200美元的價格第一次購買辛迪﹒舍曼的作品以來,“藝術品價格已經大幅上漲”。雖然價格高了很多,他還是在買入當代藝術品。他說:“我們所買的作品大都是我們認識的藝術家在去年或兩年前創作的。”他經常能提前見到作品,親眼看著藝術品在藝術家自己的工作室裡創作出來。
除了作品中透露出的對於社會的評論之外,他也喜歡藝術家對“人類處境”的思考。他跟他們聊社會問題和國際問題,從中產階級的消失一直談到敘利亞危機。布羅德說,貧富差距問題困擾著他,已經成為他做慈善的一股推動力。他說:“藝術家看待世界的方式跟我們商人不一樣。如果我把全部時間都拿來跟銀行家、律師和商人相處,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ALEXANDRA WOL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