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書劍
「如果核電一定安全,你會反對續建核四嗎?」答案應該很游移,因為會先有誰能保證的疑問;而「如果廢核四不影響經濟,你會選擇讓核電廠留在台灣嗎?」答案一定很清楚,但也要接著問,核電如何影響經濟?電力不足?電價要漲?有替代方案?所以核四問題背後,不只是理念和感情之爭,也有複雜的政治和經濟角力,彼此侵入對方領域。
「若核四不能運轉,電費會大幅上漲,後續將衝擊經濟發展。」這樣一連串的命題,似乎被去年電價上漲後的經濟慘狀所強化,但去年經濟每況愈下,絕非單純電價上漲的結果,特別是支持續建核四的執政黨,應不會笨到將經濟惡化的理由,扣在自己去年執行的漲價政策上;而且經濟問題,也不單純是數字上的計算。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在他的「人的行為(Human Action)」著作中闡述「經濟計算(economic calculation)」概念,探討社會主義的可能缺失,認為即使是通曉所有資訊的主宰者,也無法對所有問題做出最好的決策,因為在社會主義體制下,缺乏能夠反應何種方式最佳的指標。
基本的經濟計算其實不考慮道德或是不確定的影響,只單純決定應以何種方式製造某種產品最為適當,不管它是一棟複雜的新建物或是簡單的消費品,而最好的決定就是經由市場價格決定。因為價格不只能找出最有效率的方法,也反映了消費者的偏好。如果視核四為商品,當愈來愈多民眾站出來反對,代表的是對它的需求降低,某種程度而言,也隱含著市場價格的持續下降。對一家公司而言,這樣的不確定性,已明顯地應重估是否續建。
不過所有的經濟爭議,事實上都是政治事件;所有的政治事件,也都會影響經濟。當政治人物談經濟時,還是站在政治利益的角度權衡輕重。核四爭議雖大,但依大法官釋字第五二○號解釋,只要行政院決定停建,經立法院同意即可生效。因最大在野黨反核,只要執政黨同意,就可解決爭議,所以行政院長江宜樺雖提出公投決定,但只是政治考量,執政的國民黨態度清楚,就是希望讓核四繼續蓋下去。
至於馬英九總統指沒有安全,絕不讓核四運轉。這也是一個耍弄政治手段的假命題,因為沒有安全,本就不能讓核四運轉。世界上正在運轉的核電廠中,包括日本等國曾發生核災的電廠中,有哪一座是該國認定不安全而開始運轉的呢?反過來講,運轉是否就代表安全?當然不是。如果運轉的核電廠都安全,那麼就不會有災害發生了。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就是安全運轉的代表,前年卻因大地震引發的海嘯而發生核災,這也說明無人能保證核電廠百分之百的安全,因為許多災害本就源於意外,而意外的本質就是「料想不到」、「無法預期」,何況,還有人為疏失的可能。對於無法承受一點閃失的核能安全,任何的保證,都只是政治上的空話。
再回到簡單的經濟考量,台灣能否承受一次核災?如果不能,也就是損失接近無限大,那麼,發生的機率再低,則損失的期望值都相當高。在衡量蓋與不蓋的損益之時,理性決策者應都會選擇放棄。另一方面,從國際定位來看,如果台灣成為非核家園,整體形象將再躍升,對觀光產業的發展更為有利。
當反核聲浪日益高漲,高達六成以上人民贊成廢核,政府最應該做的是重新擬定長期供電計畫,調整產業政策,說服廠商有能力維持足夠電力,以兼顧「人民」和「廠商」的信心。不管如何,經濟還是生活的一部分,經濟計算或是政治算計,都不能凌駕人民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