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013

反核家園 更近了

邱花妹

核一到核四,你聽過在雲林台西的核五嗎?若沒有自1980年代以來的反核運動,依據台電最早的計劃,台灣這個飽受地震威脅,人口密度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國家,現在不只有核四,還有核五;反應爐至少26座而不是6座,不單北部、南部飽受核災威脅,中部也不能倖免。
何其幸運,因反核運動持續施壓,我們今日面對的核災威脅與核廢料問題,遠比國民黨早年規劃的要低、要少。因核電工業未能持續擴張,今天台灣還能維持一種對核電低度依賴的能源結構(核能僅佔總發電容量的10.6%),讓台灣邁向非核家園的道路,其實沒想像中的艱困與不可行。
過去20多年來,環保團體與貢寮居民的反核四運動、蘭嶼達悟的反核廢運動,從未放棄過追求非核家園的初衷。一波波的達悟反核廢運動,如暮鼓晨鐘地提醒著台灣社會,台灣至今沒有能力處理低階核廢料,遑論找尋高階核廢核燃料棒的最終處置場。就反核四而言,過去公民社會的反核力量曾結合政治反對勢力,凍結核四預算,陳水扁上台後,政府在2000年一度停建核四,後來終究無法抵擋國民黨擁核政經勢力的大反彈而宣布核四復工。面對這個大挫敗,貢寮居民、環保團體,卻從未放棄反核四、監督核四興建工程,只是他們的努力從未受到台灣社會重視。

日本311核災再次引起社會的憂慮。2年多來,公民團體在各地發動遊行、抗議,舉辦演講、集會、校園課堂討論,表達對核災威脅的憂心、對非核家園的想望。人們不滿政府、台電操弄專家政治,長期壟斷隱瞞資訊、說法顛三倒四,以及散播沒核電就漲電價、缺電、就會經濟惡化等威脅性論述,以鞏固附身於核電工業的政經利益。不過,也是在這波運動中,我們看到長期由政府與專家把持的核電論述,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透過網路等媒介,民眾搜尋檢閱整理資料,製作懶人包、推出各種極富創意的影像與文字論述,一再挑戰官方的擁核論述與謊言。

這一次,行動者不再限於貢寮、萬里、蘭嶼等地的受害居民與環保人士。電影導演、歌手、文人作家、名人媽媽們紛紛站上反核最前線,表態反核、投入反核運動的人數與群體仍持續增加。台灣人民拒絕生活在核災威脅下、拒當核電白老鼠、承認核廢至今無解的難題、不願把稅金盲目投入將五度追加預算、造價從1697億暴增到3300億的核四拼裝車。主張廢核,絕對不僅是怕死,也是精算下的理性選擇,更是對後代子孫負責的政治決定。
很不幸地,面對日益升高的民間期待,執政當局推出的是「核四停建」公投,是企圖以鳥籠公投,瓦解台灣民眾停建核四與追求非核家園的集體想望。然而,政治人物將會發現,他們越來越難對反核運動貼上特定政治標籤;我們也看到,執政黨執意推動的公投,因為程序之荒誕,反而刺激更多公民決定在3月9日走上街頭。

因國際核災與台電不良核安紀錄,1985年國民黨籍的55位立委曾連署提案要求政府暫緩核四,促成蔣經國作成暫緩核四的決定。現在台灣社會廢核的共識之高史無前例,我們期待國民黨政府超越30年前的自己,宣布停建核四,終結這個發電量僅佔6%、卻困擾台灣社會20年的核電拼裝車。這是執政者的政治責任,何必再耗費龐大資源進行公投來卸責呢?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