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013

大學校長的典範

王丹

新聞報導,中國的北京大學──也是我的母校──近日更換了新的校長,原來那位校長因為諸多諂媚當局和酷愛自我表現的言行而飽受輿論批評,因此,新校長的上任,難免會使得我們這些老校友,對於母校的發展多一些關心。

北京大學,在中國現代史上曾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之所以能如此,公認是北大的老校長蔡元培先生的功勞。而蔡先生,也被認為是大學校長的典範,並因此而被後人追念。1918年,吳梅教授為北大建校廿週年校慶,做了一首校歌,歌詞中如此稱頌蔡元培先生:「棫樸樂英才,試語同儕,追思遜清時創立此堂齋,景山麗日開,舊家主第門桯改。春明起講台,春風盡異才,滄海動風雷,弦誦無妨礙,到如今費多少桃李栽。喜此時幸遇先生蔡,從頭細揣算,匆匆歲月,已是廿年來。」一句「喜此時幸遇先生蔡」,反映了當時的北大師生對蔡先生的感念。

回顧蔡元培的教育理念,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相容並包,思想自由」這樣日後成為北大精神的原則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就是他對學生的殷切期待。1917年3月29日蔡元培到當時還在北平的清華大學演講,對清華學生提出三點希望:一曰發展個性,二曰信仰自由,三曰服役社會。這裡的第二條「信仰自由」,當不是一般所謂寫入憲法的「宗教自由」之謂,蔡先生的意思,是希望學生能夠把自由當做一種信仰,而去積極追尋。

近日翻看蔡元培先生的一些事蹟,可以看到他對學生的愛護到了幾乎不近情理,但是細想之,卻令人動容的地步。1931年12月15日,國民黨中常會開會的時候,北平各校學生示威團兩百多人衝入會場。蔡先生試圖安撫學生,但是竟然被情緒激動的部分學生毆打,甚至綁架,國民黨出動警衛部隊追出去,才把蔡先生救回來。蔡先生右臂紅腫,頭部受傷。但是,事後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他卻表示:「此事實乃我輩從事教育者未能努力所致,對此惟有自責。」胸襟可見一斑不惟如此,此後蔡先生進一步擔心國民黨政府以此次學潮為藉口鎮壓學生,所以從此以後絕口不再提起被學生毆打一事,認為學生出軌,但畢竟處於愛國熱情,仍宜撫慰,不應責備。蔡先生對學生的熱愛,對學生愛國之情的維護,拳拳之心,其心可鑑

蔡先生曾經引古人之例勉勵學生:「往昔昏濁之世,必有一部分清流,與敝俗奮鬥,如東漢之黨人,南宋之道學,明季之東林。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他希望北大的學生能夠仿效推動社會進步的東漢,南宋以及明朝的士大夫,愈是在社會問題叢生的年代,愈要站出來「與敝俗奮鬥」。正是在他的鼓勵下,北大學生後來發起和推動了「五四」運動,對全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也是中國開始進入現代化的建設進程的推動力。這就是北大之所以為北大之處。

今日的中國,正是「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時代,而今日的北大,不知還記得老校長蔡元培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