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2015

當前「房價不合理」的背後是「房市不健全」,兩者互為表裡,相互惡性循環。而此惡性循環的根源就是把房屋作為主要「投資賺錢的工具」,忽略了「居住使用的本質」。

笨蛋 問題在房價(張金鶚)

央行鬆綁管制,釋出利多,據業者反應報導,近一周多來,民眾看屋人數不增反減約1到3成,買氣比房地合一稅定案前還冷。主要是業者及賣方藉此央行訊息,暫緩調整降價力道,購屋者並不埋單,反而不想看屋,顯示購屋者相當理性。

當前房市不景氣的關鍵就是房價太貴不合理。雖然目前房價已鬆動略有下跌,但離大多數人認為的合理價格仍有相當距離,自住客沒有能力、投資客也沒有意願進場看屋。
因此,央行雖提供資金動能,但無法刺激買氣,反而延緩了降價預期,房市的不景氣更加觀望延滯,買賣雙方產生更多的不確定性,反不利於房市的未來發展。
解鈴人仍須繫鈴人。不論房地合一稅改實施前空窗期或央行鬆綁管制的實施後,購屋者不增反減的進場看屋反應,明顯可知,當前房市的不景氣是賣方業者不斷推升不合理房價所造成,而非政府房地合一稅改政策或是央行緊縮房貸信用所造成。
當然,所謂合理房價,雖然買賣雙方各有不同認定,但當前房市屬於買方市場,且在稅制改革推動過程,未來投資需求減少,自住需求將是主流。因此,負擔能力將是合理房價認定的重要依據。
雖然這波不景氣的房價下跌幅度有多少,目前很難論斷,但是因為過去房價長期不合理的上漲太多,這波下跌幅度應該不會太少,1∼2成的下跌顯然不足以滿足購屋者期待與負擔能力。2∼3成是基本合理的期待,超過3成也很有可能發生。當然,因不同個案、不同地區、不同議價能力,房價下跌幅度也有相當差異,不宜等而看待。

回歸居住使用本質

從上波台灣房市1990年到2003年長達13年的不景氣經驗來看,法拍屋流標到3∼4次才拍定(此時房價早已下跌超過3成以上),更別提曾經有上百家以上的建商倒閉,其中還包括知名上市業者,許多銀行因此遭殃,產生許多不良資產(銀行稱NPL),許多國內外的不良資產公司(一般稱AMC)以2∼3折房價打包買入再分批賣出。除了台灣過去經驗外,再看看鄰近日本,長期房價下跌遠超過3成以上,現今日本人均不再相信「土地神話」。
當前「房價不合理」的背後是「房市不健全」,兩者互為表裡,相互惡性循環。而此惡性循環的根源就是把房屋作為主要「投資賺錢的工具」,忽略了「居住使用的本質」。
因此,面對房市衰退之際,這是最佳健全房市時機。全面檢討稅制、金融與房市改革,有利於基本自住需求,不利投資炒作需求,促使房屋回到居住使用的原本意圖,同時大幅壓縮不利投資賺錢的誘因。如此才是健全房市的根本之道,而房價才有可能逐漸回到合理水準。
我一向強調購屋是一生重大決策與支出,千萬不要「賭房」,萬一賭輸會很慘;也不要「拼房」,超出負擔能力會很辛苦。購屋應該自我評估,審慎判斷與負責態度,有相當把握,認清房價的變動趨勢,以及區位條件與產品品質,才好進場,否則多作功課是為上策。

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