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2012

蘇起:東亞的新形勢

幾千年來先哲先賢總是告誡我們,凡事順勢而為,必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相關例子很多,只提近二十年的台灣為證。

九○年代上半期,李前總統順著全球冷戰結束及第三波民主化的大趨勢,推動國內民主化、兩岸和解及務實外交,為台灣開創一個全新的輝煌局面。後來李陳兩位前總統先後逆勢推動「兩國論」及「一邊一國」,就讓台灣陷入長達十幾年的內外困境。同一時期中共利用「九一一事件」,順勢把美國的矛頭推向反恐,為自己爭取到十年快速成長的寶貴時間。最近四年馬政府的和解政策稍稍化解外部壓力。但兩岸力量對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一個新的東亞形勢正在成形;它的內涵比以前更複雜,未來方向更難預測。

首先,東亞各國新人齊出,歷來僅見。中國大陸領導將是「全新」,即領導人與黨政軍班子全換。台灣已是「半新」,即總統連任,但前任黨政襄助人士汰換大半。美國也將「半新」。另外,下個月日本與韓國亦可能「全新」。這意味將來各國推出新政的可能性大增。同時,新人之間溝通的順暢程度,將嚴重制約相互關係。

第二,美中關係將是未來決定東亞政治氣候的最大因素。由於中共的全球影響力日增,可以預見華府必將更重視北京對區域及全球問題的看法。

第三,東亞目前瀰漫民族主義氣氛。歷史情結、經濟衰退、國內政治鬥爭,集體發酵成各種領土爭端。但各國也正加速進行自由貿易談判,希望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氛圍中,藉經濟整合維持成長動能。這兩者可能影響台灣的經濟與國際空間。

第四,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是大陸的變化。習近平是經過四百多人「民主推薦」出來的領導人。他的政策需要與胡錦濤的截然不同。二○○八年時,胡錦濤的任期僅剩四年。他能在短短四年內穩定兩岸,奠定和平發展基礎,政績已足自傲傲人。這就是為什麼他一直善意被動配合馬政府的九二共識、不統不獨不武、外交休兵、擱置爭議、先經後政、ECFA讓利等等。

但習近平曾在閩浙滬工作長達廿二年之久,對兩岸關係一定有自己的系統性思維。他的「選民」不可能樂見已然崛起的大陸繼續被動,一定期待他主動拿出更好的辦法。何況擺在習面前的是整整十年,他不可能在這麼長的時期裡都以維持目前現狀為滿足。所以台灣必須要有心理及實質準備:雖然現在兩岸都宣示維持「一貫性」,但無論主觀或客觀,習近平不可能像過去四年那樣長期被動配合台灣的期待,或僅「胡規習隨」。至於他的主動基調是「更軟」、「更硬」、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或何時採取主動,尚無從得知。

針對這個新形勢,相關各國已經風塵僕僕,開展新的合縱連橫。但「三大(美中日)之間難為小」、國際處境最孤立、最需要妥善準備順勢操作的台灣反而老神在在,不為所動,彷彿可以一切照舊,可以繼續內鬥與內耗。

趨吉避凶,為台灣創造最大福祉,是各個政黨的集體責任。可惜民主化後,各黨領袖好像越來越被選票或民調牽著走,只看近的,不看遠的;只看小的,不看大的;只看國內,不看國外;忘記他們更應該為國做大事,為民興大利。結果呢?我們看到愛錢的人無福享受金錢;愛名的人沒能得到令名;愛權的人也一直掌不到大權。

各黨領袖如果繼續算計個人得失,不肯為大局退讓一小步,以共謀國家大計,台灣引以為傲的民主化恐將成為東亞的負面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