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忠華
新上任的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宣佈將以公民投票來處理核四問題, 一時之間引發了朝野議論紛紛,執政黨多抱持正面態度,如馬總統也認為,這不失是「一次解決,免得困擾台灣」的靈活戰略,顯示在核四的攻防上,出現了形勢易位的微妙變化。
公投議題拋出後,許多批評意見聚焦在現行公投法的技術層面,包括門檻過高、題目設計不公、過去公投無一成功等,並推論出政府此舉包藏禍心,主張必須先修改公投法,降低門檻,才真正能反映民意,取得政策背書的正當性。
衡諸執政黨在立法院不惜釋出善意,同意核四在公投前不追加預算、不放置燃料棒,的確可以解讀為:執政黨認定高門檻註定公投不可能過關,因此核四的續建十拿九穩,此時先讓步一下無妨,何況行政部門擁有資源優勢,只要在公投的主戰場完全殲滅反核陣營,即可一勞永逸。
不過,上述觀點固然解釋了馬政府為何對於公投的態度一夕逆轉,但這場公投大戰的序幕才剛剛拉開,其實仍舊存在諸多變數,現在就斷言誰勝誰負恐怕言之過早。
初步評估對壘雙方的實力,由於政府掌控了行政與立法權,可以拒絕修法、設定公投主題、提供偏頗資訊、乃至於動員對廢核心存疑慮的民眾不去投票,看來是胸有成竹、輕鬆應戰。
相對地,台灣的公民社會似乎仍處於各自為政的鬆散狀態,如何結盟?如何分工?由誰來領導?皆渾沌不明,無怪乎先傳出不少失敗主義的聲音。唯一不能小覷、也尚未偵測出的是,台灣一般公民的政治成熟度,以及民間團體的意志力與行動力。
所以核四公投應該被視作是高度激發台灣「社會力」的契機,在種種困惑沉澱之後,民間不是正好可以召開一次「核四公投國是會議」,進行力量的大集結?在公投與大選脫鉤之下,這也考驗了公共政策能否真正超越藍綠,公民們,準備好上陣了嗎!
(作者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