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2013

豈可用兩千三百萬人的生命財產與核電對賭?


日本福島核災兩周年之際,民間團體號召十萬名民眾走上街頭,要求停建核四,獲得熱烈回響,反核四已是主流民意。然而,馬英九總統似乎不為所動,雖聲稱「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實際上仍堅持先建好再驗,展現「正面迎戰、主動出擊」決心,要讓核四預算案過關,顯然一場執政者與全民的碰撞已難避免。

我們必須提醒執政者,核四存廢的爭議,早期固然只有少數反核先行者走在孤寂的路上,但今天反核四風潮如同蝴蝶效應,已經遍及社會各階層,無分黨派、藍綠,社運團體、一般社團,甚至一向不管政治的家庭主婦、藝文界、電影人也都站到第一線。他們反核四並非呼應特定政黨的立場,而是為了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子民與子孫的將來,因此執政者若想以政治溝通方式消弭反對力量,恐怕徒勞無功,更不可能用抹黑貼標籤的方式讓反對者退卻。如今只有停建核四,另尋其它發電方式,才是解決爭議的良策。

坦白說,「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的承諾是一句沒有意義的空話。試問重度使用核電的日本,沒有核能專家嗎?它的核安檢查不夠嚴格嗎?日本在核能方面絕對強過台灣,但三一一強震仍舊帶來毀滅性的浩劫。而福島核災發生後,主要國家均重新檢討核電政策,瑞士、德國、比利時走上廢核之路,嚴重依賴核電的法國也快速降低核能發電的比例。即使專制的中國,意圖興建核電廠,仍遭到民間極大的反對聲音,顯然放棄或降低核電,已是世界潮流。其實,很多國家大力補貼替代性能源,如太陽能、風力、地熱、生質能源等,希冀逐漸擺脫對核電的依賴。

核電不但安全充滿疑慮,一旦除役至少必須花費數千億元善後,核廢料也逐漸找不到地方儲存,可謂遺禍萬年,若加上社會成本,一點都不便宜。那些強調核能是乾淨與廉價能源的人,顯然刻意掩蓋後端的費用,而這些成本與衝擊,不是我們,就是後代子孫必須承擔。不管如何,最後都要算總帳。

除此之外,核四不論預算、建造、安全等,在在引起強烈質疑。就預算而言,核四從最初核定的一六九七億元,多次追加預算,台電宣稱建造完成將達三千三百億元。而這只是目前的估算,以過去經驗看來,再追加預算的可能性相當大,因此核四已成無底的錢坑,對我瀕臨舉債上限的財政形成沉重負擔。再者,核四設在新北市貢寮,近海且在地震帶上,很容易受到地震與海嘯的衝擊。而其距離台北車站三十七公里,宜蘭頭城車站二十公里,一旦發生災變,大台北地區六百多萬人口將首當其衝,更會因為輻射問題,恐成為無人敢住的空城,乃是致命的災難。

在安全性上,綜合外界的質疑,核四有幾大缺失︰一、台電逕自變更設計多達兩千項,包括有輻射外洩危機的反應爐急冷卻水道支架焊接工程等;二、分包工期紊亂、施工順序錯誤;三、電纜線鋪設錯誤,因而全面重鋪;四、焊接的焊條錯誤,因而全部打掉重焊;五、埋鈑螺栓全面遭不當截切,還在改善中;六、三級品保失守(掛卡疏失淹水、採購非核能級商品等等);七、台電只有營運和維護電廠經驗,沒有自行設計核電廠與主持運轉測試經驗。

核四自從動工以來弊端頻傳,因偷工減料、施工品質不佳、輕忽核安、經費暴增乃至官員收賄等問題,共被監院糾正五次、彈劾二次,顯示核四工程安全、品質問題不斷,加上它未採統包的慣例有如一台拼裝車,安全性堪慮。「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全球有十四座核電廠位處高活動斷層地震帶,台灣四個核電廠都名列其中;它同時指出全球十五個反應爐面臨地震和海嘯的雙重風險,台灣核一及核二廠四個反應爐又全都上榜。核四的外海有七十多座海底火山,建造過程又紕漏百出,無論如何安檢都無法讓人民產生信心,因此核四再建造下去,不僅虛擲金錢,更是與民為敵,馬總統還要一意孤行,以二千三百萬人的生命財產作為賭注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