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013

中國經濟提早進入過熱狀態

華爾街日報
Craig Stephen

今年伊始﹐中國信貸發行量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增。上週﹐有關紀錄再次被打破﹐不過這次是從銀行系統回籠資金的規模。

這種時而收緊時而開閘的政策無疑嚇壞了投資者。上證綜合指數上週下跌4.9%﹐創下21個月來的最大單週跌幅。

北京這種匆忙踩剎車的做法再次引發外界有關中國經濟已經過熱的擔心。

今年1月﹐包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在內﹐中國新增信貸人民幣2.5萬億元(約合4,000億美元)。這個創紀錄的貸款增量總給人一種不計後果的感覺。

而讓外界吃驚的也許是﹐這個180度的大轉彎來得太快了。據法國農業信貸集團(Credit Agricole)統計﹐中國央行上週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資金9,100億元﹐創下公開市場操作的單周最高紀錄。

與中國央行上述舉動一同出現的是﹐北京方面因擔心樓市再現泡沫而警告地方政府﹐應繼續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

看上去至少香港是“聽話”的。上週五﹐港府進一步擴大了樓房買賣所繳納的稅款﹐試圖以此為樓市降溫。新政策針對的是非住宅房產和二套房買家。

對北京方面來說﹐要想得到有關中國經濟增長過快並遇到麻煩的證據﹐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受霧霾影響﹐首都北京最近幾週基本陷於停頓狀態﹐因為汽車尾氣和工廠排放加重了空氣污染。中國國內1月份汽車銷量同比大增46.4%﹐達到210萬輛﹐增幅之高令人難以置信。

分析人士現在警告說﹐空氣污染威脅的不僅是人身健康﹐還有經濟增長。

野村(Nomura)發佈新報告說﹐中國空氣污染狀況如此糟糕﹐可能會迫使政府在政策方面出現變化﹐而此舉必定會在短期內降低經濟增長。野村還罕見地給報告附上了一份附錄﹐裡面是顯示中國各地細微顆粒物指數的全國地圖。

在中國其他經濟領域中﹐閃現警告信號的還有通脹和房價可能再度抬頭。

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僅溫和上漲2%﹐不過同時有關中國經濟通脹真實水平的爭論也愈加激烈。

那些來到中國的人感覺﹐物價比過去幾年高了很多。

從那些重新選址或選擇在其他地方生產產品的公司數量可以看出﹐物價上漲明顯是一個因素。去年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下降﹐今年1月沿襲下降趨勢﹐降幅為7.3%。

既要擺正中國作為低成本製造中心的位置﹐同時它的房價又位居世界前列﹐這一直都是一件難以平衡的事情。

一些經濟學家給出解釋:數字根本不對。

根據這種理論﹐不僅實際通脹水平高於官方報告﹐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也低於官方報告。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懷疑﹐中國2012年增長率可能僅為5.5%。中國官方數字是增長7.8%。

王志浩之所以認為中國GDP遠低於官方數據﹐是因為服務行業的通脹水平在中國GDP平減指數和消費者價格指數中被系統性低估。(GDP平減指數用於計算經濟實際增長﹐而不是物價引發的GDP名義增長。)

王志浩說﹐系統性低估的原因在於官方數據沒有統計租金上漲和服務業價格的上漲。

官方數據不包括房租部分﹐主要以水電費等為依據﹐而這些費用常常得到政府補貼。據渣打銀行估計﹐租金年漲幅不低於10%。

同樣﹐官方數據也沒有統計服務業的價格上漲﹐如醫院床位價格等。過去五年醫院床位價格年漲幅達10%。

王志浩承認﹐他給出的新數據只是粗略估測﹐但這些數據肯定會讓人駐足思考:在中國高得驚人的增長數字中﹐有多少是計算了樓市泡沫﹐而不是經濟的增長?

回到去年﹐有人反復提醒說﹐步履蹣跚的中國經濟不只是需要通過增加放貸強化刺激﹐還需要進行結構性的改革﹐不然就只有物價上漲而沒有經濟增長。如果說這正是目前的情況﹐那就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中國1月份信貸猛增引起的另一種擔心是﹐一半以上新增信貸都來自基本未受監管的影子融資系統。在最近幾個星期﹐可能是受股市反彈帶動﹐將影子融資合法化的言論多了起來。不明白?這事實上就是中國的金融自由化。

但隨著經濟過熱擔憂重現﹐這種新的信貸發行方式將難免再受質疑。

而如果中國真實通脹水平一直高於我們的想象﹐那麼通貨膨脹的控制到頭來可能也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艱難。不知道多久之後﹐投資者就需要再度擔心中國的過熱經濟將如何著陸?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