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2013

工作中永遠不要說的13句話

Forbes
Jacquelyn Smith

《說得好!如何演講和對話才能起到效果》(Well Said! Presentations and Conversations That Get Results)一書的作者達琳·普萊斯(Darlene Price)非常同意馬克·吐溫的觀點。“語言很重要”,她說,“它們是有說服力的溝通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聽眾是誰、話題和行業是什麼,也無論是站著的討論、坐著的談話、電話溝通亦或是在線會議,領導者都會使用語言來影響別人的思想,為的是達到某一個結果。這是他們被視為領導者的一個原因,他們的語言能驅使人們追隨自己。”

因此,如果你想要在工作場所被視作領導者,一個不錯的起點便是特意選擇那些能夠賦予你自己和他人以力量的詞彙和短語;使用能夠抓住、激勵和鼓舞人心的語言;另外還需要傳遞一種清晰、自信和可信的聲音形像。

“過去20年中,我和數以百計的高管和高層領導人進行過交談,有些語句會時不時地出現,它們都可能限制職業生涯發展,有損一個人的職業形像和升職潛力”,普萊斯表示,“對說話者來說它們可能是無傷大雅的詞彙,然而對傾聽者來說它們揭示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在一個雇主必須走在前沿、競爭激烈和成本節約的工作場所,使用那些詞彙的雇員可能會被那些傳遞一種更為積極的態度、合作精神、主動行為和專業禮儀的雇員所代替。”

以下便是辦公室中應避免使用的13句話:

“這不公平。”

她升職了,你卻沒有。他獲得了首肯,你卻沒有。“有的人有果子吃,有的人卻餓得半死,”普萊斯說,“不公平現像每天都在全世界的工作場所中上演。無論這是工作上的一個困擾你的問題,還是地球上的一個嚴重問題,避免使用這句話的要點在於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問題,而不是抱怨,或者是更消極地發牢騷。”你應該做的是,記錄下事實,建立檔案,並向那些能夠幫到你的個人或團體提出一種聰明巧妙的論點。

“這不是我的問題”,“這不是我的工作”或“我的工資不包括這部分工作”。

如果你尋求他人幫助,而這人用上面的話來回答你,你會作何感想?“同樣重要的是,說這話的人會給別人留下怎樣的印像?”普萊斯表示。“無論一個請求造成多少不便,或是多不恰當,它對提出請求的那個人必定是重要的,不然他也不會提出了。因此,作為為團隊出力的一份子,優先事項應該是關注他人的成功(或者至少表現出你關注)。”事不關己和自私自利的態度將很快限制你的職業升遷。

“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答應;但意味著你在說‘不’的時候一定要清楚明白且深思熟慮,”她補充說,“比如,如果你的老板做出了一個不合理的要求,你不該說‘你一定是在開玩笑吧。我的工資並不包括這一部分工作’,你應該說,‘我很樂意幫忙。但是現在我手上有A、B、C三件工作,我該停下哪個以便完成新任務?’這樣清晰無誤地傳達了團隊合作和樂於幫忙的信息,同時又提醒了老板,你現在工作量也不小,應該設置更為實際的期望。”

“我認為……”

以下兩句哪一句聽起來更為權威?“我認為我們公司應該能成為你良好的合作伙伴”,或是“我相信……”“我知道……”,還是“我很有信心地說,我們公司一定是你良好的合作伙伴。”

“兩種措辭有著小小的區別,然而其向你的客戶所傳達的信息卻是相當深遠的,”普萊斯說,“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第一句話中包含了兩個弱化語氣的詞組‘我認為’和‘應該能’。它們能讓你的口氣聽起來不那麼確定或是所傳達的信息不那麼牢靠。相反,第二句話就相當地肯定和確定。為傳達一種對談話內容的掌控力和激情,將‘我認為’和‘應該能’換成‘我相信’和‘一定是’吧。 ”

“沒問題。”

當有人感謝你的時候,禮貌和客氣的回答是,“不客氣”。

“這句話的含義是,你很高興幫了那個人,你也接受他們的感謝,”普萊斯說,“盡管隨意懶散的回答‘沒問題’也可能想要傳達這樣的意思,卻有所欠缺。這個回答事實上削弱了對方的感激之情,並暗示說,這在其他情況下可能成為一個問題。”在商務和社交情境下,如果你想要被別人視作是有禮貌和考慮周全的人,回答別人所說的“謝謝”時,請說“不客氣”。

“我盡量。”

“假設現在是4月15日,你讓一個朋友在5點前順道去郵局的路上幫你把納稅申報單給寄了,”普萊斯說,“如果他回答說,‘好的,我盡量’,你可能會覺得有必要自己親自去寄信。”為什麼?因為這句話暗示了失敗的可能。

“在你講話時,特別是在和高層領導講話時,不要使用‘我盡量’這句話,而要說‘我會的’。這看似小小的改動卻有大不相同的效果。”

“他太混賬了”或“她很懶”或“我的工作糟透了”或“我恨這個公司”

沒有什麼比指責謾罵更能損毀職業生涯的了,普萊斯表示,“這不僅顯現出那種青少年在學校念書時的不成熟,而且還是應受指責的語言,老板可以因此將你開除。”

避免做出那種非善意的、批判性的言論,這些言論最終將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如果你真對某人或某事有怨言,有技巧地在考慮周全的情況下以中立的態度進行溝通。

“可我們之前都是那樣做的。”

“最有效的領導者重視員工身上的創新、創新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普萊斯表示。而這句話能一下子把你放到這些能力的對立面:墨守成規、不夠靈活、思想保守。“你應該說,‘哇,這是個有趣的想法,要怎麼做呢?’或者是‘這倒是個不一樣的方法。讓我們來討論討論它的利弊。’”

“這不可能”或“我無能為力”。

真的嗎?你確定已經考慮過每一個可能的方案,而沒有一個可行嗎?“當你錯誤地說了這些負面的話之後,你就傳達了一種消極、被動甚至無望的前景,”普萊斯說,“工作場所中很少會欣賞這種態度。雇主們會注意、首肯並提升那些持有樂觀進取態度的人。即使環境不好,也要通過你的話語傳達你能為這種環境做些什麼貢獻。”

你可以嘗試這樣說,“我很樂意再核實一遍”,“讓我們討論下這種情況下哪些是可行的”,或是“我能做……”。

“你本應該……”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本應該早點告訴我這事!”或者是,“你本應該更努力一點”,你大概不會感到太高興吧。“可能的情況是,這些自找麻煩的句子傳達的是指責和責任轉嫁的意思,”普萊斯說,“理想的情況是,工作場所能培養平等、協作和團隊協作。不要讓別人覺得愧疚(即使他們的確應該愧疚),而是要采取一種更富有能效的、不帶批判色彩的方式。”比如說,“下次為了保證有恰當的規劃,請立即讓我知曉。”或者是,“下一次,我建議……”

“你們這幫家伙。”

“你們這幫家伙”這種話還是留給非正式談話吧,不要用在商務場合。“對著一群人說‘你們這幫家伙’,如果這群人當中有女性,這非常不恰當,而且這樣說會降低你的專業層次。”普萊斯解釋道。如果你和專業人士在一起,比如你的老板、同事或客戶,不要說“你們這幫家伙”了,改成“你們公司”、“你們團隊”或干脆說“你們”。

“我不一定對,不過……”或“這可能是個愚蠢的想法,不過……”

普萊斯表示,這兩句話是有折損效果的。它們會影響你接下來要說的話,降低你的可信程度。“要記住,從你嘴裡說出的話是在像別人展示,你自己對自己以及你所要傳遞的信息的評價。正因為如此,記得去掉那些將減損你本人重要性或是你所做貢獻的前綴。

不要說,“這可能是個愚蠢的想法,但我認為或許我們應該在網上舉行季度會議,行不行?”你應該以一種堅定的語氣強調你的建議:“為了減少差旅成本、提高時間效率,我建議舉行在線季度會議。”

“你不這樣認為嗎?”或者“好不好?”

這兩句話普遍被認為是一種“風險對衝”——通過使用過分謹慎或不做承諾的語句來尋求首肯,普萊斯如是表示。“如果你真的想要尋求肯定,這些話可能是適用的。然而,如果你的目標是傳達一種自信的、有掌控力的信息,並勸服他人按照你的方式行事,那麼你就不應該采取對衝方式,而是要令自己的語言或建議充滿確定性。”

想像一下,一位投資銀行家說,“這是一種投資你的資金的不錯方法,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如果你同意,那我繼續往下說了。”而事實上,你可能更想聽到這樣的話,“這一策略是非常明智的投資,能投提供長期受益。如果你同意,我會在今天下午5點前把錢彙過來。”

“我現在沒時間關心這事”或是“我太忙了”

“即便這是事實,也沒人想要那種自己比某件事或某個人不重要的感覺。”普萊斯說道。為培養積極的關系、傳遞共鳴情緒,請這樣說:“我很樂意在早晨的會議結束後和你討論一下。下午1點我到你辦公室來怎麼樣?”

可能很難從你的日常對話中將這些話完全去除,但訣竅在於,要意識到你自己正在使用怎樣的語言。“就像壞習慣一樣,我們都沒意識到自己正在說那些對職業生涯無益的話。”普萊斯說道。

以下是有助於建立自我感知並從談話中去除上述語句的方法:

把自己說的話錄下來。普萊斯建議,當你打商務電話時,把這通電話錄下來。“事後(下班路上)仔細聽聽錄音。你是否使用了上面列舉的任一句子,或是任何可能起到限制效果或產生負面影響的話語?將你所使用的語句寫下來,做好標記,然後在旁邊寫上更能以積極方式表達你觀點的語言。”將這張單子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電話或電腦顯示器旁邊,然後每天讀一讀。

尋求朋友幫助。當你開會時(可能沒辦法進行錄音),讓一個信得過的同事仔細聽你講話。“讓他們記錄下任何他們認為是負面的、可能限制職業發展的語句、行為或態度,”普萊斯說,“請他們吃飯,檢視自我,讓同事告訴你他們接收到了什麼訊息。”

別人說話時仔細聆聽尋找上述語句。當你在別人說話是發現這些語句多有危害時,它就會向你的大腦發送強有力的信息,以強化你的自我意識。普萊斯說,你應該問自己,“他應該怎樣用另一種方式表達這個意思?”或者是,“怎樣換種說法能讓他更為積極地傳達自己的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