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2013

台灣愈走近中國 就距離世界愈遠

自由社論

中國人大政協兩會閉幕,「習李體制」正式登場。中國新領導班子在兩會中的初展身手,說明這個集資本主義與極權專制於一爐的矛盾政體,雖然面對的挑戰只會更加嚴峻,但其改朝換代後的權力陣容,確實比「胡溫體制」更為自信與靈活。其中,習近平與李克強口徑一致地強調要與美國「擴大合作、管控分歧」,尋求與歐巴馬政府共同建構「新型大國關係」,尤其是一項極具戰略性的定位,這個定位說穿了就是「強國論」,這與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已經出現了極大的變異。

中國在一九八九年之後受到西方各國嚴厲的經濟制裁,鄧小平因而對黨內幹部提出了「善於守拙、絕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思想指導,原因何在?「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言的分量就會不同」,正是鄧小平的進一步詮釋。

當年這段中國自稱「永遠不稱霸」,也「永遠不當頭」的國策,歷經江澤民十年,多少還掛在口上,例如江澤民說:「要韜光養晦,收斂鋒芒,保存自己,徐圖發展」,加了個徐圖發展。但到了一九九七年十月,江澤民赴美進行國事訪問,與柯林頓共同宣布將建立「建設性戰略伙伴關係」;次年,江澤民成為中國首位訪日的國家領導,中日決定建立「友好合作伙伴關係」,中國積極開展「大國外交」的議題,開始受到國際關注與討論。

胡錦濤時代,中國以「和平崛起」為包裝,走向世界的步伐越來越明顯,中美元首定期互訪業已成為常態。當今的習近平,儲君階段在墨西哥說出「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即令人側目,現登大位,果然與歐巴馬通上電話的第一時間,就直接向美國總統提出要共同管控分歧,儼然已是「G二」架式。

中國不再韜光養晦,對台灣有何影響?江澤民執政晚期提出要共管台灣海峽,胡錦濤時代,中美分別管理西太平洋與東太平洋之議開始鼓譟。習近平剛上台,北韓問題立即成為試金石,中國這個最大的「靠山」這次顯然認為金正恩已經玩過頭,傷害到了中國的國家利益,於是在聯合國表了態。這讓歐巴馬政府持高度正面看法,並已公開讚揚;這也是中國何以由過去只在意如何穿越第一島鏈的封鎖,到現在準備與美國平起平坐主持世界正義的背景。而中國讓美國嘗試到兩國建立利益交集的好處與可能性,當然會擴大中國對美國的發言權;相對來說,台灣做為一個小國,在大國的博弈之中,就要有更高度的智慧以及對國際動態的專注度,才能夠正確尋找出保衛台灣的最佳座標。

中國新任總理李克強最近有段對美國的喊話,非常值得台灣注意。他說︰新一屆的中國政府仍會高度重視中美關係,「只要彼此尊重對方的重大關切」,就能建構新型大國關係。誰都清楚台灣議題是不是在中國的「重大關切」之內?繞道美國處理台灣,也一向被中國視為是最短的距離,因此對於「習李體制」的來勢洶洶,台灣可以再心存幻想嗎?

其實,台灣要發展什麼樣的對中關係,國內或許有各種多元的主張,同一個政黨內部也未必一致,但基本上有一個共識是早就建立的,那就是台灣自身的實力與價值必須不斷壯大與鞏固,唯有如此,才能讓時間站在台灣的這一方。聰明的小國不會選擇與利益高度衝突的大國一對一角力,而會想辦法融入國際體系之中,經由結盟使自己成為多數的一員。日前,美國前AIT處長司徒文對台灣的坦率直諫,政府公部門與社會各階層不能等閒看待,必須當作是台美關係需要再鞏固的示警,連帶台日關係、台灣與國際的關係,須一併檢視,自不待贅言。過去五年,當台灣愈走近中國,是否因而與世界更加遙遠?習李的「管控分歧」說,像是當頭棒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