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2013

人物:李克強的改革使命

英國金融時報
席佳琳

像大多數中國領導人一樣,李克強在中共系統內的升遷過程中不得不具備耐心。經過30年後,他最近被任命為中國國務院總理。如今,他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兼第二大經濟體迫切需要改革,這一使命已落到李克強的肩上。

在精心設計的黨內權力等級體系中,李克強的地位僅次於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不過,雖說國家元首將把握未來10年任期內的總體方向,但經濟方面的管理權掌握在總理手中。因此也將由58歲的李克強來回應各界人士——從國內自由派人士到民營企業,再到外國投資者——異口同聲地疾呼,人們要求新一屆政府削弱國家在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加強法治和懲治腐敗。

在許多海外人士眼裡,過去十年讓他們見證了一個經濟大國非凡崛起的歷程。但在中國國內,有一些聲音卻在談論“失去的十年”,失落感日益深重,在城市中產階層當中尤為如此,人們對房地產價格飛漲、環境污染和威權政府感到不滿。新一屆領導人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否則中國的“基本和平崛起”將面臨更大的問題。

李克強似乎認識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他上周第一次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上要求各部委必須“扎實推進改革,以一批實實在在的成果讓人民群眾見到實效”。美國新任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上周與李克強會晤後表示,“很明顯”,中國“已明確承諾要推進改革議程”。但他又接著說道,挑戰就在於如何取得“實質性進展”。
新任總理承諾推進改革,這在中國並非第一次。十年之前,李克強的前任溫家寶承諾要讓經濟朝著更加公正、人性化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但他沒能實現目標。到離任時,他對於政治改革的呼籲不過是讓人們體會到了慣性的力量。

改革派希望李克強有朱鎔基之風。1998年至2003年間任總理期間,朱鎔基主持實施了一些中國最大膽的改革,包括推進一項大規模的私有化方案。朱鎔基的多名前部屬如今在國務院任關鍵崗位,這加深了人們的期待。他們中包括獲任財政部長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前董事長樓繼偉。

但李克強本人也被視為一位新型的領導人。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楊大力表示:“他是中國第一位接受過系統經濟學教育的總理。”

李克強1955年出生於華中地區的安徽定遠縣,成年時正逢“文化大革命”。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他在19歲時被送到鄉下從事體力勞動。但不同於年紀較大的知青,大學恢復招生時,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門向李克強打開了。盡管競爭十分激烈,但在1977年,他成為安徽省被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的三名幸運兒之一。當時安徽省非常貧窮,他父親是當地一名官員。

當年考上北大法律系的三名安徽人之一、美國德傑律師事務所(Dechert Law Firm)駐北京合夥人陶景洲表示:“從一開始,他就對經濟法很感興趣,並努力通過在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Citic)實習的機會積累實務知識,這家公司在上世紀70年代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唯一窗口。”

李克強閱讀英國憲法專家戴雪(A.V.Dicey)的書,並參與翻譯了英國著名法官丹寧勛爵(Lord Denning)所著的《法律的正當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一書。獲得法學學位之後,李克強又攻讀了經濟學博士學位。這一學術路徑使他有別於早期領導人,他們大多為工程師出身。

但這也讓李克強受到了一些批評。一位西方企業高管表示:“看過他的履歷後,你會發現他在執行方面有很大問題。他沒有朱鎔基那樣的決斷力。”

朋友們表示,李克強一向慎言、慎行。在學生時代的合照中,他習慣站在邊上。陶景洲回憶道,那個時候他沉默寡言、低調,在集體討論時,他總是最後一個發言,而且不活躍;從來不會口無遮攔,或者咄咄逼人。

中國官員的標準升遷路徑可能也強化了李克強的這個特點。在不同黨政崗位輪換工作的長久經歷,教會了他要等待時機和保持低調。他在安徽農村時就入了黨,通過在共青團工作不斷得到升遷。這讓他成了胡錦濤的“門生”,作為習近平前任,胡錦濤是中共內部主要勢力之一“團派”的領袖。李克強獲得了忠誠的名聲,但他也不乏務實作風。1989年,他幫助勸說北大學生不要去天安門廣場抗議,後來也沒有積極打擊示威者。

從1998年起,李克強歷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省委書記和遼寧省委書記等職,其中河南是中部人口大省,而遼寧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是一個“銹帶”省份。2007年,李克強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並成為掌握實權的政治局常委會的一名成員。

支持者指出,在地方上任職時,李克強在經濟政策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在遼寧省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批評者則指責他曾幫助掩蓋河南省艾滋病疫情爆發事件,他們還指出,在溫家寶的第二個總理任期內,李克強是一名副總理。

在德國工作的著名記者長平表示,中國歷任總理都頗得民心,被稱頌為“人民的好總理”,但是隨著覺醒的民眾變得不再那麽聽話,李克強未必能獲得同樣的待遇。

本文作者為英國金融時報駐北京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