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表示,台灣薪資明顯偏低,「很多外資都說台灣薪資低得不像話」,這是結構性問題,主要原因是產業未升級、企業盈餘及薪資分配不均等,這些問題若未改善,即使景氣復甦,薪資也難有很大的改變。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指出,有人說企業沒賺錢所以沒加薪,這是講不通的;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薪資明顯偏低,主要是企業盈餘分配不均且薪酬兩極化,很多上市櫃公司獲利很好,給的薪水卻偏低,且核心人員薪水相當高、非核心人員薪水低,要改善這些問題,工會的影響力要提升。
他指出,上市櫃公司有薪酬管理委員會,應將其機能擴大,不只打高層肥貓,也應監督薪酬制度是否符合社會正義,且上市櫃公司的薪資結構應揭露,透過社會壓力去改善。
至於學、用落差的問題,他說,現在高等教育膨脹,年輕人畢業後從事服務業等進入門檻較低的工作,薪水自然不高,製造業需要技術人才卻找不到,教育及職訓應轉型。
辛炳隆並表示,除了改善薪資結構之外,不要讓低薪變成貧窮,如果能用較低的薪水生活,不必然就會貧窮,政府可透過一些方法,讓交通費、學貸、買房、租屋等費用降低,例如興建青年社會住宅等;他也不反對補助,但金額不能太接近市場薪資,且應補助受僱者而非雇主,否則會像二十二K方案一樣產生示範效果。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造成青年低薪的遠因是結構性因素,勞動市場需求沒有增加,但同一學歷的供給卻太多,產業結構不改善,問題沒辦法解決。產業升級是薪資成長的關鍵,但過去都沒有認真在做;事實上,薪資水準提升,才能帶動民間消費,企業才會活得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