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
在3月5日開幕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新領導層將2013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7.5%。這意味著中國告別持續保持2位數高增長的「高增長時代」,即將迎來重視持續性和穩定性的局面。由於面臨勞動力短缺、環境污染以及技術革新進展緩慢等問題,中國能否轉向內需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將是今後的最大課題。
最後一次出席全國人大會議的溫家寶總理在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強調經濟增長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收入和貧富差距急劇擴大的背景下,中國民眾對官員腐敗的不滿正日趨加劇。如果經濟增長陷入停頓,新政權非但無法實現順利開局,體制也恐將遭到削弱。
但中國政府力爭實現的並非回歸過去的高速增長。將就任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以及將就任總理的李克強希望實現的是持續穩定增長。具體體現是儘管2013年有望實現8%左右的增速,但仍然將增長率目標設定為7.5%。改革開放以來,在長達30多年時間裏保持平均約10%增速的中國經濟已經迎來重要轉捩點。
中國新領導層在確定經濟政策時,需要在加速與煞車之間做出權衡。房地產行情是否會降溫?如今,中國國內最熱的話題既不是政治改革也不是外交問題,而是具體措施已于3月1日出爐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強化措施。房地產市場最先反映了經濟觸底趨勢,大城市的住宅價格出現攀升。習體制擔心房地產泡沫死灰復燃。明確顯示了積極消除經濟動盪因素的姿態。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3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控制在3.5%左右。與經濟出現減速的2012年的物價調控目標相比,下調了0.5個百分點。如果食品價格等上漲,民眾對新體制的不滿將加劇。
當然,對於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習李體制而言,年均7%左右的增速是不容出現閃失的底線。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油門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2013年的財政赤字規模將擴大至2012年的1.5倍,尤其是將把重點放在通過基礎設施投資促進農村地區發展的「城鎮化」方面。
中國經濟將從大量出口廉價產品這一外需依賴型經濟轉向內需主導型的穩定增長。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拉動國內消費,但中國經濟面臨3大風險。第一是,快速的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已經呈現減少態勢,以低成本作為武器的出口戰略已經處於十字路口。在中國,「未富先老」的擔憂正在加劇。雖然工資持續上漲,但貧富差距卻始終未見縮小。
5日的北京,空氣依然渾濁,大氣污染已經達到嚴重有害健康的程度。位居世界第2位的經濟大國一邊浪費資源一邊追求擴大經濟規模是不可能的。同時,環境問題和能源消費也將成為增長的制約因素。而技術革新進展緩慢也可以說是風險因素。要消除勞動力短缺和環境制約,必須提高生產效率,但在以和政府關係密切的國有企業為中心的經濟體制下,技術革新的萌芽很難產生。
中國政府于5日宣佈研發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將提高至2.05%。相比2012年進一步提高。但是,經營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及市場經濟改革等問題遲遲未能得到解決。這將考驗習體制的執政能力。
(大越匡洋 北京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