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2013

政府失靈 台灣缺水

王价巨

台灣降雨量豐富,但因山高河短水急,天然降水存留時間很短,加上土地無法保水,都讓台灣越來越常聽聞旱災預警。然而,這些狀況已存在許久,政府單位難道連一點想法和對策都沒有?

經建會主管國土規劃,但顯然看不到指導各地方發展的上位計畫,產業發展方向模糊多變,各縣市政府經常一窩蜂搶進特定產業,造成資源浪費,也給予錯誤的期待。為了發展各類變動的產業,相關用地不斷向都市外部擴展,過度開發自然林地,導致天然水資源保存更為不利。高用水產業對於水資源的需求更大,大環境的保水功能相對降低,逐步將台灣的水資源供應拉向死亡交叉。永續發展只是經建會的一個業務項目,不是目標;永續發展只有指標,戰技、戰術、戰略完全沒有。沒有國土規劃及發展願景,其他單位如何據以進行整體規劃來因應?

農委會林務局是自然林地的主管機關。但是,對於開發的蔓延屢屢退讓失守,只能消極的造林,短期造林又無法有效涵養水源,對於留住水資源不僅功能有限,更導致水保局的水土保持工作流於推動農村規劃與造堤建壩。水土保持不佳,導致大雨過後原水濁度過高,缺水現象頻傳。

經濟部水利署做為台灣水資源的主管機關幾乎看不到從策略面長遠思考的整體水資源管理規劃。築水庫蓄水,造堤壩防水,永遠都是以工程在因應水資源困境的緊急應變。即便近年開始推動非工程措施,實際上也只是以工程思維在進行社區數目的數字堆疊,大規模的精彩誓師和現場演練、炫麗的科技媒介和廣告,是否確實瞭解有多少民眾藉此知道水災和旱災的減災整備和因應了?

內政部營建署做為空間事務的主管機關更是乏力。面對少子化,卻還是放任各種開發幾近於失控的擴張,都市不斷蔓延,沒有成長管理,沒有都市發展邊界,重劃區不斷劃設,土地不斷徵收,「保變住,農變建」讓大量的可透水面積變成不透水,每一塊基地個別審議卻刻意忽視整體供需已然嚴重失衡,大量興闢公共設施的服務人口不足更造成浪費。此外,大量容積獎勵引入更多非預期性的人口,讓都市計畫基礎設施和用水永遠難以預估。都市藍綠網無法形成網絡,小區滯洪儲水無法推動,希望每塊基地雨水都不外流的要求又困難重重,都市水資源儲備流通網絡無法形成,降雨之後不透水鋪面致使雨水無法下滲,又急著把水排入河川、流入大海亦等同於將淡水資源快速轉化成鹹水,水資源又如何能保住?

順著開發思維,縣市政府忽視既有的傳統水利設施,甚至為了大規模開發而加以填平,改變更多的可蓄水面積,造成雨季淹水,旱季缺水。再加上民眾習慣低水價,不把水當資源,超量抽取地下水等,水資源的無效耗用更多更快。

一個政府最值得擔心的是大家都看的出來螺絲鬆了,只有自己覺得拴得牢靠;單位間完全無法整合,各行其是,更遑論無縫接軌。如果只會在旱季才趕緊要求大家節約用水,這樣的措施只凸顯了單位的失職。台灣為什麼缺水?因為這個失靈的國家機器看不到長遠的未來。

(作者為銘傳大學建築系 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