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雯
政治圈外人為反核上街,脫離政治語言,反而拓展了說話的豐富性。例如,節目主持人于美人最近就創造了一段經典名句︰「有些人說我們是無知的恐懼,但我們的恐懼來自政府的無知。」這話乍聽,肯定見仁見智,政府的人員組成不是高票當選,就是考試拔擢,會無知嗎?不料這疑問,迅速地被總統解答了,于美人的指控確實有所本。
昨天,馬英九在遊行後首開擁核論調。他以日本安倍內閣決定要重啟核電廠為例,做為政策辯護的「靠山」。這又哪裡無知了?第一,日本的供電結構,在福島核災後發生了很大的變異,原本境內五十座反應爐一下子停止運作,目前只有兩座反應爐在負責電力所需,這與台灣現有三座核電廠刻在服役、核四根本尚在興建的背景相同嗎?
第二,災後,為了應付幅員遼闊的用電需求,日本大量進口燃料發電,因此造成龐大貿易赤字,這不正是過度依賴核電的後果嗎?台灣公民反而要因此質問政府當局︰再生能源的擴大促進發展計畫在哪裡?如果禁不起檢驗,那麼所謂的「穩健減核」不就又是口號治國,可見之日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
第三,東京電力公司在去年九月調漲電價,台電什麼事也沒發生,什麼改革也沒做,不也在去年選後橫柴入灶要一次漲足嗎?第四,馬英九引述六十九%的在日企業可能因漲價與限電加速產業外移,怎麼沒看到朝日新聞的民調︰只有十八%的日本國民贊成繼續核電?怎麼也沒注意台灣有許多致力再生能源的產業正摩拳擦掌,相關股價並因此大漲?
台灣公民為何要主張停建核四,未要求全面廢核?這已是相對務實的選項。核一、核二、核三是完成式,在未除役前只能加強安檢,同時加速尋找替代能源,以協助核電逐步退場,唯有未來式的核四是可以劍及履及做選擇,並且逼迫大家不再得過且過,必須當下就踏上減核的路程。總統府的很難一步到位說,一點都沒錯,但也不能以一步都不走來應付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