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
張維迎
中國的領導層正在換屆,這是一個難得一遇的時刻。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預計將批準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接替胡錦濤出任國家主席,批準李克強接替溫家寶出任國務院總理。不過,盡管習李二人許下了一些諾言,中國的改革前景仍充滿變數——這不僅是中國公民的看法,也是世界各國觀察人士的看法。
中國新一代領導人面臨的改革挑戰十分嚴峻。經歷了胡錦濤任內“失去的十年”後,中國社會的和諧程度已大大降低。遏制腐敗、改善收入分配和保持經濟增長,都是很緊迫的任務。但學者們普遍認為,當務之急是啟動拖延已久的轉型、轉向憲政和民主體制(許多官員私下裡也持同樣看法)。否則,中國將難以保持經濟增長勢頭和社會穩定。
悲觀主義者稱,只要既得利益階層掌權,政治體制改革就不可能進行。然而,既得利益階層推動改革取得成功的例子,在歷史上不勝枚舉。我們不應低估思想的力量。中共當初以工人階級的名義發動革命,但早期的中共領導人卻主要出身於“既得利益階層”。這些人之所以選擇投身革命,是因為他們信仰馬列主義思想。1978年鄧小平發動市場化改革,不是為了謀求私利、保持現狀,而是為了實踐他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新理論。
記住下麵這點也很重要:對既得利益階層而言,改革往往是避免革命的最佳手段——盡管他們採取的一些改革舉措並非全然出於自願、而是為形勢所迫。英國之所以在1832年出台首個議會改革法案後不斷擴大選舉權範圍,是因為統治階層認識到,不這樣做,體制就有可能崩潰。身為中國最高領導層成員的王岐山,建議黨員閱讀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舊制度與大革命》(The Ancien Régim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一書。該書探討了君主制倒台的原因和推動力。這件事可能意味著,中共已經意識到,不改革就有可能爆發革命。
談到既得利益階層時,我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這些人鐵板一塊、目標明確。但統治精英內部的利益沖突,往往比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之間的利益沖突更激烈。野心勃勃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遭整肅過程中出現的亂象,就展現出這一點。
這種黨內鬥爭意味著,即便是特權階層,其人權也不是受保護的。最高層官員隨時可不經法律程序被投入監獄。因此,出於自身安全考慮,精英階層或許最終會有動力建立起法治,就像英國在19世紀前的轉型期發生過的事情一樣。
但這是樂觀主義者的觀點。從更為悲觀的觀點來看,中國的改革仍面臨許多障礙。最大的障礙是領導層的素質。
如今,中國已形成這樣一種局面:領導人無一例外地從官僚中選拔產生。從職能角度講,領導人與官僚應該是截然不同的。官僚應嚴格遵守各種旨在避免風險的戒律。而偉大的領導人,應以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行動出發點。他們必須有使命感、高瞻遠矚、勇於開拓。這種人不太可能從官僚培訓流程中脫穎而出。
要爬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的位子、統領各級政府,就得在等級森嚴的晉升體制內走一遭。若想成為國家高級領導人,至少要在官僚體制內呆滿四十年、往上爬二十多級。有勇氣、有原則者會被淘汰,剩下的都是官僚化的領導人。這就是為什麽過去十年的政權會如此孱弱。
正當中國迫切需要在偉大領導人的帶領下實現向憲政和民主體制轉型時,中國現行的體制卻無法產生這樣的領導人。發動革命建立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有足夠的權威開創這樣的轉型,但他們卻沒有那樣做。即便是鄧小平,也錯失了自己的機會。
當然,歷史往往由偶然因素決定。由於特殊的歷史環境以及自己的精英家庭背景,新一代領導人不同於胡錦濤那代領導人。他們不完全是官僚培訓體制的產物,似乎比上一代領導人更有才華、更富使命感和開拓精神。
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希望。我相信,習近平領導下的未來十年將帶來獨一無二的機會。如果不改革政治體制,未來幾代領導人恐不會像今天這代領導人那樣有能力。中國決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