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2013

資金為什麽流出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

在加州小城帕洛阿爾托(Palo Alto)的咖啡館里,人們的談話會讓你感覺仿佛置身於香港的奶茶店。這些人聊的全是中國資金涌入房地產市場並將房價拉升至歷史高點——盡管更公平地說,影響加州房地產市場的除了中國資金,還有來自美國科技業的資金。

海量資金涌入硅谷的局面,是中國資金外流整體上激增導致的結果之一。

不過,資金選擇在這個時候流出中國有些蹊蹺。通常來說,只有在政局不穩或經濟增長放緩時才會出現這種資金外流。按照以往的演變模式,當前這波資金外流本應在去年年底前逐漸縮小。

截至去年11月,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尤其是最高領導層的人選大多已經確定下來。從上周日起,參加全國人大會議的代表們開始陸續離開霧矇矇的首都返回家裡;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在此前兩周里得到了正式任命,其他領導崗位的任命也已公佈,基本符合外界預期。這其中包括新任財政部長樓繼偉,他曾擔任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CIC)的董事長;中國央行行長則被確認為將由周小川繼續擔任。
與此同時,經濟數據大多顯示中國經濟已於去年第三季度觸底。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增速已於去年第四季度升至7.9%,高於去年第三季度的7.4%。換句話說,當前中國居民對國家發展前景的看法理應比去年時更加樂觀、而非更加悲觀。

但事實上,市場情緒卻和籠罩北京的霧霾一樣陰鬱黯淡。新一代領導人提出的關鍵詞是政策連續性。但相對於連續性,中國更需要的是大膽變革。只有在中國權貴階層眼中,連續性才是個好東西。

此外,政府在監管和規範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得很多領域的競爭程度和發展空間尚不及幾年以前。對於金融領域來說尤其如此。政府高舉監管與規範的大旗,實際上依然是在偏袒國有銀行、國有企業以及其他既得利益集團,並向普通百姓轉嫁成本。

受到國家特殊照顧的包括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建設銀行(CCB)等國有大銀行,以及以中海油(CNOOC)、中石油(CNPC)等大型能源企業和中國移動(China Mobile)等電信業巨頭為代表的其他大型國有企業。政府制定的規則使得銀行能夠獲得廉價資金,銀行再以優惠利率把資金貸給這些特權國企。

中國官員一直在說有必要改變民企與這些備受寵愛的國企之間的不公平競爭環境,但到目前為止情況並無任何改善。例如,中國政府正試圖加大對影子銀行系統以及理財行業的整治力度,這二者搶走了原本會流向大銀行的業務和存款。中國政府擔心銀子銀行系統中暗藏或有債務以及隱形杠桿,一定程度上而言,政府的這些擔心是有道理的。

但另一方面,影子銀行使得身處民營部門且缺乏人脈的人能夠獲得資金——原因恰恰在於影子銀行是不受管控的。它們的客戶是那些擁有夢想卻沒有什麽資產可用作貸款抵押品的企業家和創業新手。這些人的商業計劃或許有一定風險,但這不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向他們提供資金的人具有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中很多人正是政府或者中共的官員。普通中國百姓的存款並非影子銀行的信貸資金來源。

還有人擔心,信托公司發售的理財產品可能是龐氏騙局。部分理財產品確實屬於此類。但在很多情況下,理財產品也滿足了一個合理的需要。中國目前仍將利率維持在人為的低位、以維護大銀行的利益,但中國百姓應該有權獲得高於負實際收益率的儲蓄回報。

另外,資本賬戶管制使得普通中國百姓不能將自有資金投向國外,與此同時,中國的精英階層卻有辦法將財富轉移到海外。

中國的人力流動性和資本流動性都正在變成實實在在的問題(如果中國打算向下一發展階段邁進,就必須銳意革新)。這就是為什麽很多富有的中國人前往加州購置房產、並將子女送到加州的學校讀書。悲哀的是,這些富人認為,只要中國的體制仍然受到操縱,積累財富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中國以外投資。

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國際財經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