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志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七十週年,各國皆進行程度不同的官方中樞紀念,唯獨台灣銷聲匿跡,彷彿未曾參與過二戰。
一九四二年日本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並徵召台灣人志願從軍。由於台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二戰期間空襲台灣的行動頻仍。一九三八年二月廿三日蘇聯航空志願隊和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空軍轟炸我們台灣的松山飛行基地(今松山機場)。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廿五日,美國陸軍航空軍從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遂川起飛,轟炸我們台灣的新竹州飛行基地。到了二戰後期,盟軍的攻擊目標集中轉向台灣,屏東與雲林虎尾的糖廠、高雄的岡山飛機製造廠、高雄基隆兩大港都先後遭到盟軍極為猛烈的空襲,死傷的台灣人難以計數。
而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空襲,則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卅一日的「台北大空襲」。「台北大空襲」是人類二戰史上相當重要的一次城市空襲戰,至少造成三千名台北市民死亡,萬人無家可歸。除台北市民的死傷外,殊為可惜的就是當時許多台北市區具有傳承意義的文化性建築也遭受嚴重波及,如建於一七三八年的艋舺龍山寺正殿與左廊全毀,連供在寺內的台灣國寶級大師黃土水的作品「釋迦出山像」也遭徹底破壞。建於一八八九年極富藝術價值的大稻埕天主堂也全毀不存。
台灣作為一個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據點,我們竟然未曾擁有屬於台灣自己視角的「二戰國家紀念館」、「二戰亡靈紀念碑」、「二戰紀念日」,更沒有五三一空襲當日由總統出面致詞、全國共同哀悼死難者、或是全國鳴笛一分鐘等象徵性的官方儀式活動,是不能紀念、不可紀念抑或是不敢紀念?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