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七十週年,日本安倍首相發表世界關注的講話。在其中,安倍表示對包括台灣在內等日本亞洲鄰國所走過痛苦的歷史銘記在心,並在戰後一直致力於這些國家的和平與繁榮。只是當日本首相的終戰七十週年文告特別提到台灣,且將其與中國分開,把台灣當成一個國家對待時,但台灣政府與朝野主要政黨卻沒對終戰七十年有任何表示。台灣對二戰出現了集體失憶狀況!
二戰還沒有離開台灣:台灣的國際法地位至今未定,但中華民國卻在台灣吃香喝辣了七十年。既然連台灣是不是中華民國的都有法律爭議,那麼當時根據盟軍指令來台接收日本受降,但演變到後來變成賴在台灣不走的中華民國政府,是否在法律上還是在實施二戰的聯軍管束命令,否則要如何解釋它還在台灣的現實呢?而台灣在二戰後所受到種種國民黨獨裁戒嚴與恐怖統治,以及因國共內戰而使台海成為東亞火藥庫等際遇,都是因二戰後的種種處理或不處理而出現的,我們可以說,只要「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的未定地位」一天沒有處理,二戰在台灣就沒有結束。台灣七十年來有終戰沒和平,以及從終戰變中佔的狀況也還會持續。
但除了這個政治問題外,二戰議題對台灣社會造成更大創傷。
有人說台灣沒對二戰出現集體失憶,不是馬政府有「抗戰七十年紀念」嗎?但請問台灣當時是在慶祝抗日勝利,還是作為戰敗國的一部份而在接受後果呢?台灣不是有二十多萬人做為日本軍人或隨軍之軍屬嗎?還有三萬人戰歿在東南亞與南太地區嗎?當政府在紀念抗戰時,實際上是在紀念如何擊敗,殺退這些人。這些不是台灣人的先人嗎!他們的死難就該是一個二戰敗者的統計註腳嗎,他們的後代子孫應該去參與一個紀念殺伐其先人的儀式嗎?
有人說,這些人因為台灣是日本殖民地的一部份,是被日本軍國主義者強迫前往打一場他們無法決定的戰爭,因此紀念這些人還是要以「抗日勝利」的主旋律才合適,畢竟抗日勝利對台灣而言,不也是將台灣從日本殖民者解放出來嗎?
這個貌似進步的史觀有個最大問題,就是認為因台灣處於日本殖民統治,所以只有抗日才是正確的,不抗日者要嘛就是被壓制到不敢抗日,而效忠日本者都是出賣台灣同胞的「台奸」。在此觀點下,沒有「志願」向天皇效忠的台灣兵,志願者「必須是」非志願。因此對於台籍日本兵,這些當年踴躍報考成為日本兵的台籍「志願兵」,先天上就是政治不正確的存在。這些人要嘛本身已被洗腦,不具備自己的想法,或是本身有嚴重的道德瑕疵。這些日治時代的台籍日本兵-基本上是我們的祖父母或曾祖父母輩,他們成為被集體強制消音的一代,如果當中有人不幸戰歿,他們的存在與故事,就更沒有人知道了。
在「抗日正確」的大旗下,過去七十年來在數十萬台灣家庭中,永遠存在一塊祖父母與兒孫無法觸及的情感禁區,是祖父母無法與兒孫分享的生命經驗。當小孩在看有關二戰電影時,大概不知道他們的曾祖父或叔公有可能就埋骨在硫磺島、參與拉包爾空戰、或與美軍在菲律賓雷伊泰灣激戰吧!當歐美國家可以針對二戰議題每年有不同的電影開拍,其家戶子孫可以對父祖當年參加什麼連隊、參與什麼戰役如數家珍,但台灣的二戰經驗卻只是在黑暗角落的幾張泛黃照片,甚至台籍日本「志願兵」被當成沒有靈魂,沒有腦袋的皇民狗。請問這是多麼令人悲傷,且令人憤怒的狀態啊!
如果台灣要往前走,要達到族群和解,在台灣發生的歷史就必需要被「如實的尊重」,不要用任何「抗X」的主旋律企圖教育這些人-我們的先祖,認為他們的選擇其實不是選擇,而是被強迫或誘騙。如果要問什麼叫做統治者的暴力,這就是最活生生的暴力-逼使你否認你當時作出選擇的動機,等於是要現在的我去否定當時的我。不管是對台籍日本「志願」兵也罷,或是有所謂「志願」的慰安婦也罷,爭論志願的道德性是本質錯誤的問題。重點是要先讓歷史有機會出土,且如實的了解歷史,拿大敘事與道德律令壓人,不是在尊重歷史,更不是尊重我們的先人,而是暴力!
紀念台灣在二戰期間的歷史經驗,也是為我們整代被強制失音的先人盡孝。不管他們在那時做了什麼,或是做出我們可能不認同的選擇,但事出必有因,重現當年的事實,了解他們做出選擇的理由,讓事實本身去彰顯,就是對先人的重要榮耀,這是在盡孝道,達到家內的代間和解,也是在幫助今天的我們了解自己。
八一五終戰紀念,明年台灣絕對不能缺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