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2015

教育部要求學生表達方式應該理性(rational);另一方面,政府卻率先踐踏理性(即irrational),恣意違反民主程序(黑箱作業),藉以達成其想要的目的與企圖;其結果,也造成官方的理性立場,被自己的言行不一的錯亂作為「摧毀掉」。整場反課綱事件,官方是最清楚不夠了,係因為教育部一直講不清楚自己,也無法證明自己的程序正義(即新課綱訂定過程的透明度);從而導致,反課綱學生們始終無法被官方說服。

許銘洲

中國問題專家寇謐將(J. Michael Cole ),8月2日在其「遠東甜藷部落格」(far eastern sweet potato)網站,發表一篇短文,名為「權力即正確」(The Powers That Be and the ‘R’ Word in Taiwan),內容指出,台灣政治景象,再度因為年輕學生的反高中教材課綱微調事件,陷入震盪。僅管,官方堅持,權力即正確;近來台灣社會的年輕人運動,卻不理會這套權威式的行事作風;年輕人透過大聲疾呼,翻牆,佔領等方式,來擊碎官僚威權的傳統陋規;結果,引發教育部當局,學校管理階層,以及執政國民黨紛沓而來的接連反撲,指責學生行為「非理性」。

這套將學生行為歸類為「非理性」的政治招數,從2013年以來,持續在台灣社會上演,其合謀者由官方、部份媒體,以及學術部門共同組成。他們口徑一致表示,尊重學生民主表達權利,但必須透過理性方式;也就是說,要透過政府訂定的法律規矩行事,才算「合乎理性」。

既然,教育部要求學生表達方式應該理性(rational);另一方面,政府卻率先踐踏理性(即irrational),恣意違反民主程序(黑箱作業),藉以達成其想要的目的與企圖;其結果,也造成官方的理性立場,被自己的言行不一的錯亂作為「摧毀掉」。整場反課綱事件,官方是最清楚不夠了,係因為教育部一直講不清楚自己,也無法證明自己的程序正義(即新課綱訂定過程的透明度);從而導致,反課綱學生們始終無法被官方說服。

8月3日反課綱學生代表,與教育部部長吳思華,在教育部進行公開會談結果,又再一次曝露,官方在新課綱訂定程序,欠缺正當性、合法性的明證;導致,官方只能一再使出,「官僚對話術」、「行政程序」等僵硬威權作風,來面對學生的質疑挑戰。

《BBC》中文網報導指出,關於課綱訂定過程的黑箱作業問題,學生代表提出質疑,而吳思華則回答指出,對於參與制定的委員名單進行保密,是基於信賴保護原則不能公開;僅管吳思華此一老調重談立場,已在行政法院遭到敗訴。學生們也反駁吳思華說,這並非涉及國防及私密,不能以保護隱私為由,將信賴保護原則一詞濫用;基於責任政治,政府本應依照政府資訊公開法,公布委員會名單及內容文件。

代表學者身份,參與8月3日雙方溝通的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認為吳思華在對話過程,使用"官僚(對)話術"(即閃躲問題焦點)。學生代表也指責,吳思華部長只是一再重覆過去,已經說過的話,看不出溝通誠意。這場無效的對話,看起來是夠和平理性了,但是真相並沒有進一步,得到揭露釐清,以致雙方不歡而散;也難怪花亦芬教授,質疑吳思華一直用行政程序來面對學生,並非想要好好傾聽,學生心聲。

《BBC》報導引述,吳思華對話過程的說法指出,新課綱在他2014 年8月接任教育部長前就已啟動,後來,他"用了最大勇氣",讓新舊課綱自由並行採用(此一說法,豈非再度突顯,吳思華手握行政權的「權力傲慢」?意即,別談了,這已經是最大容忍底限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