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2

全民要的改革不是只改別人不改自己


要當頭,就得以身作則,起示範作用。所謂「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對一名主帥應有條件的正面描述。但是經常還有另外一種負面情況,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就在責罵:一個人若首開惡例,帶頭作出錯誤示範,則必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這些期待與警告,放在現代民主國家的公民意識中來對照,其實不必咬文嚼字,人人眼睛都雪亮的很,大家對於主政者的檢驗,必然是觀察他實際上做了什麼?而不在於他的嘴巴說了什麼!

這個道理很可以解釋:為什麼馬政府是一個非常強調文宣、廣告、行銷的團隊,國家元首帶頭每天話說個不停,但是他的民調支持度與滿意度,卻是台灣實施民選以來史上最低的總統。可見,說得再好聽,要能做得出來,如果不做不打緊,還反向操作,那麼必然人格破產,信用崩潰,落得其所自謂:「當家三年,連狗都嫌」的地步。

最近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很值得拿出來提醒當政者,經國大業是不能專靠小技奇巧來應付的,那就是所謂「九A立委」的「引火回燒」之作。大家知道,在森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時,有一種間接撲滅法,就是自行放火回燒,以建立防火線,達到滅火的目的,這個方法運用在政客的手裡,就是拿著「改革」口號來反改革,有關這一波社會上就三大退休基金都面臨破產危機的討論,現在轉移到立法委員九項津貼的檢討,就頗有這麼點「圍魏救趙」的效果。

我們看到馬主席十月二十九日在國民黨會議上主動「高度認同」藍委刪除九A的提案,還說要藉此讓外界了解國民黨「改革」的決心。立法院是政府的一部分,當然不能自外於被改革,應該一併透明化接受監督,但是這個積極的行動卻同時讓人比對出了強烈反差:勞保基金可能會倒引起民眾恐慌時,主政者為何緘默?反對黨推動刪除二百億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時,主政者為何快閃?行政院刪減版本出爐後,主政者背書說希望藉此「建立合理而長遠的制度」,但現在被揭此制只適用一年,明年還要「再說」,主政者又該怎麼說?最重要的是,軍公教退撫制度沉痾已久、勞保基金的經營未獲保障,乃至立委津貼法制化爭議,當家已經第五年的主政者,為何遲至今日尚未全盤啟動與完成改革?

這就難免令人懷疑:馬政府講的「改革」是時機性的、選擇性的,甚至是目的性的。也就是看情況,只改別人,不改自己,以鞏固權位。就拿馬英九難得衝上第一線要改的九A來說,這對象,包括他必須透過黨紀強加約束的國民黨立委,以及他最討厭的在野聯盟立委,因此當然要改。反觀對於自己,扁時代被國民黨砍為三千萬的「國務機要費」預算,馬英九上任後就調高為四千萬,絲毫不知撙節;此外,總統府的現有員額,居然在法定編制外,增用了一百多個非正式職員,也全要人民買單付薪水,凡有一點點起碼改革反省常識的人,這種預算書怎麼寫得出來、送得出去,還認為國會必須通過?

因此,這個當頭的,由他自己的示範,就知道他的道德與法治的標準如何,用他的標準來回顧立委九A這件事,聰明的台灣公民知道:按比例原則來看,九A該審視是一回事,但萬萬不能忘記行政部門本身以及不當政策的改革才是重中之重;關係到每個人最切身的退休制度以及國家長遠發展的公平正義問題,必須利用這個最壞的時刻,最佳的時機,鞭策這個政府務必做出「全民要的改革」,而非「總統說的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