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
景氣不佳,房價居高不下,大台北地區的「籠屋」現象引發學者關切。從事社工的朋友觀察,以往這些「籠屋」主要是中高齡族群為主,現在連年輕上班族也被迫住進「籠屋」,顯示貧富差距的問題進一步惡化。
萬華、大同區一帶的老舊社區,有許多老舊公寓、廠房隔成許多一至二坪大小的「雅房」出租。這些隱藏在老舊社區裡的「雅房」實際上就像「籠子」,裡面只能擺一張床,或一張桌子,所有家當只好擺在床上。許多「雅房」沒有窗戶,睡在裡面,有如牢房;有些即使有窗戶,卻設計不良,平時也無法打開。
去年夏天,隨著一群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都市研究(URP)系的教授到萬華探訪一名阿伯。他家就在龍山寺旁的小巷弄裡,一棟老舊公寓隔間而成許多小「雅房」,大約三坪,每月租金四千元。由於通風不良,走進這棟老公寓,迎面而來是一股刺鼻異味。阿伯打開自己的房間,讓教授們參觀,可惜房間太小,床上堆滿了雜物,根本無處容身。大家問說:「這麼小的房間,怎麼住?」阿伯說:「夏天太熱,我都睡三輪車上,這個房間拿來放東西啦!」
其實,這位七十四歲的阿伯,能有這樣的「籠屋」遮風避雨,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其他還有不少連「籠屋」都租不起的街友,也只有繼續流落街頭。
阿伯是台南人,十三歲就到萬華來打工,先到餅店當學徒,後來到工地綁鋼筋,曾參與發電廠、煉油廠、水泥廠到高速公路等各項工程,逐工地而居,住在工寮裡。結婚後,有一陣子失業沒地方住,還曾住進三峽的山洞裡,那時他的女兒剛出生,一家三口就住在山洞裡。老了以後,他一度流落街頭,目前慶幸有一個「籠屋」勉強過日子。
這幾位大阪大學的教授們透過翻譯,聽完阿伯曲折的人生故事,特別帶了來自日本的伴手禮,讓阿伯覺得好窩心。大阪大學這群以研究都市貧窮與遊民相關議題的教授們,到萬華區拜訪遊民前後長達十年,每年幾乎都要來一、二次。他們帶領學生丈量「籠屋」的大小,並且拍照存檔,回去寫成報告。
每一個「籠屋」裡,都有說不完的辛酸故事。看到這群日本學者這麼關心台灣的「籠屋」與遊民議題,真不知道我們的政府單位,是否也看到了「籠屋」現象,是否準備拿出改善的藥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