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12
改革制度,對事不對人
我國各項社會保險退休基金負擔沉重,不但拖累政府財政,也有破產或無以為繼的嚴重問題;而且由於各種制度不同,給付過於優厚與不足的現象並存,又產生公平正義的爭議。為了尋求改革之道,各方議論甚多,也不免爆出火花,隱然出現社會緊張對立的氣氛。必須強調,有鑒於問題的嚴重性與錯綜複雜,在改革退休制度之路,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足以重建一套符合公平正義、永續經營、全民共濟的合法可行機制。
現今各項社會退撫福利制度,其建立各有時代背景。軍公教相對優渥,主要是早年待遇不如民間社會,政府遂在退撫辦法給予各種補償。這些相對優厚的退撫措施,於時空環境改變之後,相對顯得不合公平正義原則,納稅人背負沉重包袱,面臨調整改革的課題。
如今從整體角度來看,軍公教的退撫所得替代率不論相較於廣大勞工,或從國際間各國水準而論,都屬偏高。另一方面,軍公教退休年齡相對較低,而近年相關辦法的改變又往往導致實際退休年齡偏低。此外,名目繁多的福利措施,從退休金優利存款、年終慰問金到免繳健保費、子女教育補助,甚至電費優惠等等,都是勞工朋友所無,在當前勞工薪資欲漲不易的情況,加深了相對剝奪感。
軍公教退撫措施的僵硬,尤凸顯其不合理且不合時宜。以政府必須負擔的十八趴優惠存款而言,這原是銀行利率十二趴的產物,加碼一半優惠軍公教在當時也許說得過去,後來卻固定在十八趴而長年不變。在如今低利率時代,不只顯得太離譜,「苦主」不論各級政府或台銀,莫不叫苦連天;勞工與一般存款戶,也看不下去。同時,各項退撫及福利措施,未講求排富,以致不斷膨脹的政府負擔之餅,高階軍公教拿去不成比例的大部分,基層低薪人員之照顧反受壓縮。
大環境的改變,也顯示軍公教退撫制度無以為繼。以薪資水準來說,軍公教待遇經過多年調整,如今已非低薪職業。在人口結構方面,戰後出生者進入大量退休年齡,我國高齡化及少子化情況又遠甚於各國,都使退撫基金入不敷出,未來負擔更為沉重,與基金投資經營管理不善一樣,必須大舉改革。更嚴重的,隨著財政惡化,政府背負鉅額債務能力明顯降低,退撫支出占政府人事費用兩成四的現況顯然偏高;而諸如十八趴利息一年補貼八百億元、年終慰問金兩百億元的政府負擔,更令納稅人難以接受。
以往國家整體財政經濟情況許可,軍公教退撫優惠或許不成問題,沒有法源根據的權宜做法也少受挑戰,如今時空環境改變,改革調整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正因如此,主政的馬英九政府理應嚴肅面對現實,以周詳規劃與細膩決策改革現狀。重要的是,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尤其軍公教退撫優惠措施有其時空背景,要對適用者減少給付補貼,必須經過妥善的徵詢與溝通說服程序,當事人方能共體時艱,減少反彈,並讓社會大眾理解其間也有政府誠信及溯及既往的因素需考量。
顯然,主政者既未做好功課,也無力向社會溝通說服,最近大官「不要見不得人家好」、年終慰問金的出爾反爾,顯現了主其事者發言輕率、心態可議,決策也極為粗糙,改革誠意與決心尤受質疑。必須強調,在這種情況下,不少軍公教人員覺得委屈,並非無因。同時,個別軍公教人員適用現今各種退撫措施,其實都是體制的服膺者,不應成為眾矢之的,要改革的是制度,必須對事不對人。
改革既是社會公意,主政者責無旁貸,即應著手進行。有如在野黨立委日前呼籲由執政黨邀請各黨派推薦專家、社會公正人士舉行「國是會議」,以理性專業原則全面檢討所有社會保險,建立通盤改革的方向與共識。事實上,經過最近各方密集討論,整合各種退休給付、縮短所得差距、永續經營及確實保障的建議已經浮現。情況極其明顯,今天如不把握機會改革,明天就要付出更大代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