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2012

以蠟封緘 珍藏於心

陳文茜

2012年,因緣際會我終於同意大陸出版社發行第一本書:《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人生從來不是一條直線,六月中旬飛到北京開新書發表會時,上百家媒體包圍著我,問為何等了這麼久,才在大陸發行第一本書籍?我回了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如果「第一」有特殊的意涵,我希望這個見面禮是一個敘說大時代的故事。

在大陸發行我的書籍前,我是一個抗拒網路的人。我的人生已太擁擠,榮辱與不堪,交織了近十八年。我的心,早已疲倦。多數時刻,我把自己蜷縮小小的世界,然後看著CNN、半島、BBC、鳳凰、《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Bloomberg……。讓自己和已然有點瘋狂的台灣政治與媒體,保持距離。
但一趟北京行,改變了我對網路的抗拒。人如果每天在微博裡留一點紀錄,留一點心情;橫豎讀者遠在大連、雲南、北京、南京、上海……,你發出一則訊息,然後四十面八十方不同意見湧入;它像場集體心理學的實驗,也是自我試煉。我學習更多的輕看讚美,笑看辱罵,並有趣地觀察為何一則相同的文字,會有不同的反應。訊息是中性,反應的其實是折射讀者不同的眼睛。因此「愛」我的,是愛我和他們相同部分,「恨」我的是恨我觸動了他底層與我的歧異。
於是6月10日起,我無論生病躺床上,沮喪坐海邊,工作中偷閒中,每天發點微博,成了一種人生遊戲。

生命殘缺找到共鳴



其中一則「謝謝你,傷害了我。傷害,本來就是人生常態;工作、愛情、親情、朋友。悄悄告訴你,那些因傷害帶來的痛苦增加了每一個人的見識,讓我們成長。無形中它雕塑了我們的生命刻痕,當有一天我們可以微笑地看著這些刻痕且不覺得它痛時,我們已是不同的人了。」這段文字至今被轉載了數十萬次,即使過了快五個月,還是經常有網友在微博上留言,「謝謝你傷害了我」。乍看下,好似我傷害了數十萬人;但也可從此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傷痕的功課,需要面對。
台灣時報出版公司最後決定將我四個多月的微博文字及圖片集結成筆記書。它像獨特的生命之書,封面有著華麗的淚滴,筆記書名「微笑刻痕」。即使書寫的我,回頭閱讀其中文字,都很訝異自己在悲愴或歡愉心境中的感受。迷人的一段無法再重複,憂傷的那一頁已消失指尖。2012年對我而言,是人生缺了一角的一年。倒不是失去其他的,而是失去對人的信任。然後在短暫一年的心靈休息中,我讓生命殘缺的一個小角,成了書的型樣;再讓讀者自己找到共鳴的語句。
「放手也是一種愛」,「我曾追隨閃爍的星空,我曾歷經咆哮的風;我跟蹤日出,也悼念黃昏。在某個無風無雨的秋日,我決定拋棄太多的哭泣,只為綻放一個無憾的秋天-寫秋日扶桑」或者「即使一只小樹,也活得挺立而傲骨。什麼死去活來的事,讓人活得扭曲、欺罔、蒙蔽,甚至因此而瘋狂?」「晴朗的日子,是老天為了讓你看得更遠」「把寬容留給別人是偉大,留給自己是墮落」「別和一個笨蛋瞎扯,他會把你拖至與他相同的水準,然後以他熟悉的愚蠢打敗你」……。
每一個年份都有結尾。我的2012反因一場無意邂逅的微博之旅,長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