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全球財經周報于國欽
失業率可依失業者的年齡、教育程度及失業前的職業分別計算,過去經常會聽到青年失業率、大學學歷失業率,事實上也可以算出經理人的失業率、基層勞工的失業率等等。
主計總處除每月進行「人力資源調查」據以發布失業率、勞參率等統計之外,每年5月還會舉辦「人力運用調查」,這份報告會詢問失業者未來尋職的意向與希望的待遇。
行政院主計總處於日前發布失業率,長久以來,很少人注意到這份調查報告上的行職業失業率,這份報告顯示,近年藍領勞工的失業率居各業之冠。
藍領失業率 各業之冠
以今年9月而言,通稱藍領的基層勞工失業率是4.6%,而工程師、設計師這些專業人員的失業率僅2.1%,便利商店銷售員、餐館及美容院的服務人員失業率也只有3.3%。至於主管、經理這些高階白領上班族,他們的失業率更只有1.2%。
基層勞工的失業率之所以這麼高,這是因為生產線上的工作不像工程師、技術人員有專業上的優勢,他們所從事的多半是勞力而又容易被取代的工作,因此被解僱的機率自然較高。也許有人還想問:國內目前到底有多少基層勞工仍處於失業狀態?估計還有16萬人,占「非初次尋職」失業人口約4成,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這些藍領的失業族群,或許有些人想改行,開個小吃店、開開計程車,但多數人在這一行待久了,還是想再找自己熟悉的工作,依主計總處近幾年公布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仍有逾3成的失業者想從事基層勞工的工作,遠的不提,以100年而言,就有15萬名失業者表示想找基層勞工的工作。
基層勞工缺人?業者藉口
奇怪的是,近月我們經常聽到政府官員說企業找不到基層勞工,因此必需引進更多外勞,日前行政院已同意讓新增投資案、台商回流投資案可以擴大引進外勞。然而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不是明明告訴我們,有15萬名尋職者(失業者)想從事基層勞動的工作嗎?所謂沒有人想進生產線的說法,實不可盡信,這恐怕只是業者想引進外勞的藉口罷了,政府在形成政策前可有調查清楚?
這些基層勞動者所希望的待遇是比外勞來得高,但還是遠低於平均水準,以去年而言,全體有酬就業者的平均月收入是36,815元,而這些想成為基層勞工的尋職者,所希望的待遇僅26,573元。純從商業利益考量,引進更多外勞確實可為僱主省下不少成本,但這與政府日前念茲在茲提升產業附加價值的政策思維,豈非背道而馳?
只求降低成本 經濟無望
台灣這些年薪資不成長,其原因就在於台灣產品的出口價格日降、貿易條件日壞,廠商獲利日減,如此薪資自然難以成長。面對此一困境,政府自應以創新研發來突破出口價格瓶頸才是,豈能大開外勞善門以求一夕之安寢?試想幾年後台灣出口價格如果續降又該怎麼辦?難道還要再進一步放寬外勞配額?如此年復一年台灣無法提升出口價格以創造高附加價值,只能引進外勞以降低生產成本,經濟還有什麼希望?
台灣10年前的經濟節奏是:出口價格提高,貿易條件改善,勞工薪資增加,在一個成長的循環裡,人人充滿希望。如今恰好相反,此刻政府擴大引進外勞,非僅不足以讓台灣重回成長的循環,反將延緩產業升級的契機,尤有甚者,基層勞工重返職場的機會也更加渺茫,其間的得失,不言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