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12

林正義:歐巴馬連任與美中關係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的「水晶球」(crystal ball)網站,在選前一天的評估,預測歐巴馬將獲得選舉人團票290張,拉穆尼將獲得248張。「水晶球」選舉網站預測民主黨繼續掌控參議院,維持選前的53對47席次優勢,共和黨仍控制眾議院,以239對196席。預測的結果與實際十分接近,增加該網站的權威性。

歐巴馬在選前的各種民調,均贏過拉穆尼。原本總統辯論不被視為影響選情,但是在丹佛市的總統首次辯論,拉穆尼明顯贏得勝利,使他的選情看漲。在第二次紐約舉行的辯論、第三次佛羅里達的辯論,歐巴馬再度掌握現任者資訊充裕的優勢。歐巴馬運用臉書、推特及其他資訊渠道,傳遞給選民、支持者的訊息,顯較拉穆尼表現更佳。美國總統大選辯論、電視廣告、臉書運用,可給台灣一些參考。
「十月意外」(October Surprise)是美國11月大選之前的最大可能變數。1948年杜魯門與杜威競選期間,杜魯門派遣首席大法官文森(Fred Vinson)與史達林會晤,製造結束冷戰的假象。1972年,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召開記者會,說明越戰即將結束並獲得和平,但3年之後美國在越戰嚴重挫敗。2004年,小布希總統公布賓拉登錄影帶顯示911為其首謀。2012年10月29日登陸的「珊迪颶風」使兩黨候選人暫停競選,但歐巴馬以總統救急救難的角色,贏得共和黨紐澤西州長克利斯帝、紐約市長彭博一致的讚揚。這堪稱大選前的「十月意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英國《金融時報》均在最後一刻以社論支持歐巴馬,與他在「珊迪颶風」危機因應表現有關。

在摩擦中摸索前進

除美國總統大選之外,中國、日本、南韓等國,均面臨領導人換屆及選舉的關頭。中、日、韓陷入島礁之爭,因此,對於美國歐巴馬總統戰略轉向亞太,形成干擾與障礙。拉穆尼若當選,會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或出售F16 C/D給台灣,可能形成中美新領導人之間的對抗。隨著拉穆尼敗選,這種悲觀的想定得以避免。歐巴馬政府在出售武器給台灣瞻前顧後,也未兌現2008年競選期間派遣內閣閣員訪台的承諾。國務卿希拉蕊雖曾表示「台灣是一個重要安全與經濟夥伴」,但對馬政府在南海與東海的作為,私下傳遞許多保留的意見。不過,馬政府卻與其他東北亞國家一致,希望見到歐巴馬的連任。
在拉穆尼挑戰之下,歐巴馬總統對中國採取了較為強硬的措施。9月28日,歐巴馬基於國家安全,援引《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阻止中國大陸掌控的「拉爾斯控股公司」(Ralls Corp.)購買奧勒岡州4個風力發電廠的計劃。歐巴馬透過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對中國屢屢提出不公平貿易指控。對中國的牽制,更在他「戰略東移」的口號中逐漸落實。第二任的歐巴馬政府,將更容易因應中國崛起與習近平新領導團隊所形成的挑戰。歐巴馬的「轉向亞太」戰略下,中美若要共存共榮於太平洋,摩擦中摸索前進是唯一的選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