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2012

家書與寬容

臺灣的家長總是冀望得到別人的寬容與體諒,卻忘了別人也需要我們的體貼。每一次看到類似文章,就覺得自己是失敗的、不及格的媽媽。附在信件裏的提醒,一語道破臺灣社會普遍的迷思。

李翊菱

一天收到好友寄來的網路文章,內容是藉著真實故事來反省我們臺灣的生活教育。主旨如此寫著:「我們是否能夠教育出這種小孩,或這種家長呢?」我好奇的把它讀完。

作者在普吉島度假,於旅館的大廳看到工作人員滿臉歉意地安撫一名四歲,正哭得唏哩嘩啦且飽受驚嚇的澳洲小孩。原來是參加兒童俱樂部的孩子,被糊塗的領隊遺漏在原地,沒有隨團離開。不久孩子的母親出現,並蹲下身子安慰。雖心疼但理性地告訴孩子:「媽媽在這兒,沒事了。領隊姐姐找不到你也很難過和緊張。她不是故意的。現在請你去親那位姐姐,順便安慰她一下。」這孩子墊起腳尖,湊前去親那一名工作人員的臉頰。

「臺灣的家長總是冀望得到別人的寬容與體諒,卻忘了別人也需要我們的體貼。每一次看到類似文章,就覺得自己是失敗的、不及格的媽媽。」附在信件裏的提醒,一語道破臺灣社會普遍的迷思。相對於一般家長的反應,恐怕是拎著孩子去據理力爭,甚至大鬧一場,要當事人道歉、下跪、賠償退費……等,這不就是社會新聞經常出現的畫面?請記得,擁有寬容態度的家長,才能教出懂得寬容的孩子。我喜歡文章最後的結語:「體貼別人,也等於體貼了自己的心。」

這故事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公公,他就是一位懂得寬容的長者。居住臺灣的我們很難盡遠程的孝道,一直以來都是大哥辛苦地照顧老人家。有一天美國所有親人決定要把老人家送到安養院,聽說公公是含著淚水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雖有不捨,但他從不表現於犀利言詞,反而寫了信給我。讀了公公的信,心得就像杜甫之言「家書抵萬金」,公公的家書確實給了我人生價值的啟示。

翊菱賢媳:

謝謝你的新書,我既驚喜又迫不及待地拿起就讀。雖感安慰得此才女為媳,卻也心疼你將忙於各種事情。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因為你的兄長也已年老,也因長年辛苦的照顧我,他的健康也需要被照顧了。為了減輕你兄長的工作量,我決定要住到老人院。此處非常幽靜。第一晚,因轉換新環境有些不習慣。臨搬去的時候我也流下幾滴淚水,但幸福的是我三個子女都到齊,還有媳婦一起送我到老人院。這種幸福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只要能減輕你們大哥的辛苦,我到老人院也算是一宗好事。所以請不要誤解他,有如此優美的環境安養身心,加上有你如此才能的媳婦而感到欣慰,我不會寂寞的。請勿念。 家翁字

充滿寬容與愛的家書,每每都讓我含淚感動並呵護至極地捧著閱讀。公公成熟平穩的性情,有修養的隱忍著個人的不捨與悲傷,娓娓道來他住進老人院的心情,表現出對孩子的寬容與毫無抱怨。有了父親的精神感召,因此體悟了做為晚輩的我們,更要懂得相互以禮約束的生活在一起,不讓長輩煩憂,如此才是真正的孝順。

處於3C世界,一切講求速度與效果的現代人,心靈極為忙碌。曾幾何時寫家書也成了歷史。提筆寫信絕不是落伍的事情。請寫信給自己,多寫信給孩子。

因為閱讀文字的同時較有「反思」的空間,相反地依賴言語的訓斥,聲音會讓聽者不安,充滿反抗的情緒,教養的效果反而不好。受父親家書的影響,到現在我依然喜歡提筆寫卡片給所要感謝的人,或寫長信給家人。家書的風氣依然盛行在我的心靈世界。因為我明白「家書」的功能,它也是展現身教的一種工具。

奉勸所有家長,若有心教養孩子成為有用的人,請積極學會「自我反省」這檔事。反求諸己,可以為自己建立心靈空間,可以為自己開闢寧靜土,以及走出人群與對生活的焦慮。等待內在的品質提昇後,我們就能擁有:柔軟的心、對人有愛、不批評人、說話真誠以及最重要的收穫,那就是能夠包容一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