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2013

大氣污染成為中國隱患

日本經濟新聞

大氣污染如今正成為了中國面臨的嚴重問題,政府因此而受到的非難與日俱增。認為汽車排放標準難產是污染原因的看法正在逐漸蔓延。管理環境的政府與石油國企等在根源上是一體同心。在民眾不滿情緒高漲之下,中國新領導層習的應對措施成為關注的焦點。
「當官的都在幹什麼!」北京市各大醫院的呼吸病患者排起長龍,互聯網上隨處可見對於政府的不滿之聲。

北京市相關部門稱大氣污染的6成來自燃煤、汽車引擎等燃燒過程,汽車廢氣是主要來源之一。作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中國的乘用車保有量已經突破了1億輛,激增到了10年前的約5倍,但排放標準沒有與時俱進。

中國把現行的排放標準稱為「國3」,相當於歐盟(EU)2000年推行的「歐3」。中國在2010年曾計劃採用比「國3」嚴格3倍的「國4」,但在不久前剛剛確定採用新標準的只有商用車等部分車型。

污染不是因為燃料質量差。而是質量監管的標準低——對於佔北京大氣污染2~5成的汽車廢氣,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化)的董事長傅成玉在1月底表達了看法。

然而,對於這番言論,大部分看法表現地十分冷淡。對於標準停滯不前的原因,環境問題專家批評「是因為石油行業的阻撓」。




標準提高到「國4」需要對煉油廠實施改進,總費用高達500億元。證券分析師稱「如果認真執行,石油國企的利益就會化為烏有」。參與排放標準制定的官方組織成員近7成來自石油行業,環境問題專家不到1成。石油行業一直依靠自己批准的標準,拖延著環境投資的時間。

在中國,黨政機構與國有企業一體同心,石油國企的前高層也位居最高領導班子之列。曾慶紅、周永康、張高麗均在石油企業任過職。李小鵬也曾在電力國企任職,現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山西省任要職。

地方官員的人事評價標準也阻礙了環境問題的改善。一名地方政府的官員透露,「評價官員首要注重的是GDP(國民總產值)的增長率、評價國有企業的經營者首要注重的是納稅金額,因此大家對於有損GDP和利潤的環境對策態度消極」。

中國新領導層將如何解決這個社會問題?這或許將成為預測中國未來政策走向的試金石。

(多部田俊輔 北京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