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2013

安倍經濟政策潛藏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
菅野雅明

日本政府與日本央行之間的沖突再現轉折。1月,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終於接受了2%的通脹目標,並承諾實施無限額資產購買。假如日本央行拒絕接受通脹目標,安倍晉三(Shinzo Abe)政府可能會提議修改《日本銀行法》(Bank of Japan Law),從而剝奪或削弱日本央行的獨立性。

這場政府與央行的沖突並非新鮮事,但值得註意的是,這次市場站在了政府一邊。日元貶值,股價攀升。當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警告稱政府政策失去可信度可能將大大提高日本政府債券的利率時,主權債券市場卻保持相對平靜,至少迄今如此。“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似乎已經獲勝。

要理解安倍經濟學的成功,關鍵是認識到匯市和債市的不一致反應。這種差異可歸結為通脹預期上的分歧。在外匯市場,投資者(主要為非日本投資者)的通脹預期上升;而日本國債市場仍然以日本投資者為主,他們的通脹預期似乎基本保持穩定。

是什麽讓外國投資者情緒高漲?誠然,安倍推動設定2%通脹目標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但僅靠提高通脹目標並不足以帶來實效。如要取得成功,政府還必須採取令人信服的措施。出乎意料的是,安倍晉三增加財政支出的手段是推出10萬億日元(合1100億美元,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的補充預算(預計會將2013年度的財政赤字增至GDP的11.5%),並且要求日本央行提供資金支持。在貨幣政策方面,將於4月份接替白川方明的新任日本央行行長(人選待定)預計將在該月的會議上公佈更加激進的寬松政策,包括擴大無限額資產購買的規模。

但2%的通脹目標能否在短期內達到?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日本央行的九人董事會給出了響亮的回答:不能。他們預測,2014財年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僅為0.9%(剔除消費稅率上升的影響)。如果沒有結構性改革,即便推出更激進的貨幣政策,2%的通脹目標也將難以達到。

更加激進的貨幣寬松政策和央行獨立性喪失(或弱化)存在何種風險?一些批評人士認為,這將引發高通脹(或惡性通脹),並抬高債券收益率。從日本國債市場的現狀來看,這種情況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在日本出現。相反,現階段看上去更為嚴重的風險,是通脹率未能上升。這可能促使政府進一步增加支出,並敦促日本央行將之貨幣化。日本國債市場的泡沫將繼續膨脹。

在財政政策穩健性和央行獨立性方面,安倍經濟學對傳統的經濟觀點提出了重大挑戰。在我看來,安倍晉三不會忽視財政紀律的重要性和日本央行保持獨立的作用。但在某一時刻,如果日本領導人面臨著通縮壓力和日元升值風險的捲土重來,他或許會從最近的事件中吸取經驗——忽視財政穩健性和央行獨立性是逃脫通縮/日元升值困境的最佳方式。假如財政支出的不斷上升提高了通脹率,政府將難以勒住這一政策組合的韁繩;這種政策組合將扭曲日本的政治格局,並很可能受到擴大財政支出受益者的游說影響。最終,市場將予以反擊:提高債券收益率。隨著債務履行成本高漲,日本債務的可持續性將處於嚴重風險之下。

總之我們認識到,如要擺脫通縮,我們最初可能不需要央行維持獨立性;但在退出通脹性政策的時刻到來、需要收緊政策時,我們便需要央行的獨立。這是實現可控通脹的唯一方法。

本文作者是摩根大通(JPMorgan)日本首席經濟學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