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2013

“環保靠政府”走不通

英國金融時報
李仕林

大約二十年前,中國各地環保部門紛紛提問:中國環保靠什麽?能不能搞市場經濟?

中國環保的先行者曲格平當時明確回答:中國的經濟靠市場,中國的環保靠政府。從此,“環保靠政府”成為中國環保首要的指導思想。中國環保工作的一切,都是從這里出發的。至今,沒人提出過懷疑。

環保的各種工作如果都按市場法則去搞,當然不對。“環保靠政府”在一段時間內,糾正了一些混亂的做法,的確曾經起到過積極作用。

其實,中國從三十多年前有環保工作以來,從來都是“環保靠政府”的。
“環保”一詞,是從外國來的。剛開始,我們對環保知之甚少,很多都學人家。例如,人家說環保法律很重要。我們就搞環保法。那時候,中國還沒有進入市場經濟,法律意識普遍淡泊。1989年的第一部環保法是個新鮮玩意兒,在中國社會是很超前的。不過,現在回過頭去看,它的樣子可能像部法律,可一點都沒有法律的神韻。甚至可以說連樣子都不像,更像環保政策或決心的宣示。

後來,我們又搞了很多環保法律,水法、氣法、環評法等等,比有些搞了一百多年環保的國家還多。但是,中國的環保仍然是靠政府。

有人說,環保法律是環保部門的法律。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基本上所有的環保法律都是環保部門起草的。這是其一。環保法律,幾乎只在不斷地賦予環保部門權力,而看不到加大環保部門的責任。法律界的理論說,權力和責任是相生相成的,但在環保領域,它失靈了。很多中國人都以為,污染、霧霾等等,環保部門要負責任。其實錯了,法律說,環保部門一點責任都沒有。

很多人都說,中國的環保有法律,沒有法制。說得太對了!因為中國的環保從來只靠政府,不靠法制。所有在環保部門工作的人,你問他,政府的作用大,還是環保法律的作用大,他會笑著回答:當然是政府的作用大。我也曾經在環保部門工作過。當時,在我的頭腦里,環保法律不過是我們手中的工具。我們想乾什麽了,可以到環保法律中去找根據。如果找不到根據,我們可以製造一個政府文件,製造出根據。這是不爭的事實。

政府是靠人領導的,領導人隨時在變,政府環保工作的做法也隨時在變。如果領導人一下決心,可能立即制定一個幾年計劃,達到一個想像的目標。不過,這種目標多半都沒有如期實現過。

中國的環保不靠法制。

當然,我們也早就聽說,環保要靠你、我、他。環保部門早於其它任何部門,提出了“公眾參與”這個詞。“公眾參與”也是從國外學來的。在發達國家,“公眾參與”對環保工作的成敗至關重要,也是憲法賦予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的具體體現。但中國與外國的“公眾參與”很不一樣。

在中國,“公眾參與”也只是環保部門推動工作的一種手段,一個工具。比如,向環保管理部門舉報企業的污染,以及“從我做起”,等等。國外的“公眾參與”,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權監督政府在環保上的作為。不作為,無作為,亂作為,都在公眾的監督之列。中國的“公眾參與”,是不允許的。到國外考察過環保的人,許多都知道,任何公民都可以到環保管理機關查詢各種環保文件、檔案、資料,並有權利聽到環保部門對公眾質疑的解釋。新聞媒體可以批評各種環境問題。難道這種廣義的“公眾參與”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嗎?

2011年10月的那次公眾對空氣質量的普遍質疑,是公眾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強行參與對政府的監督了。政府在公眾的強烈要求下,做出了明智的妥協,推出了PM2.5和新空氣質量標準。從而避免了一次信任危機。2013年1月,半個中國的嚴重霧霾,再次讓公眾強烈不滿。

廣義的“公眾參與”,或許是誰也擋不住的。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美麗中國,不能沒有這種廣義的公眾參與。這種空前嚴重的空氣污染,顯然不會是中國的最後一次。中國政府應當像2011年10月一樣,做出明智的選擇。

中國環保靠什麽?它靠了三十多年的政府,這條路至今沒走通。再進一步說,政府管環保靠什麽?靠方針、靠政策、靠專家、靠經濟實力?都不錯,都得靠。但最重要的要靠什麽?什麽最靠得住?看看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最靠得住的還是法制。當然不是中國現有的這種法制。中國環保現有的,其實沒有法制,只有人制。中國的環保法律和現行運轉體制,需要全面改造到法制軌道上來。

中國環保部門最得意的“統一監督管理”,“統一”倒是早就到位了,“監督”從來就沒有到過位。中國環保最重要的監督,應該是中央環境管理部門對省級政府履行環境責任的監督。但這恰恰是中央環保管理部門最缺位、最無能為力、最不願意、最失職的。中國是講官位大小的國家。中央環保部門的一把手,永遠大不過各省的一把手。如果只強調“環保靠政府”,那麽,很多省、直轄市的政府,在事實上比環保部那個政府,要大,要強硬得多。小的監督大的,在中國現行體制下,難以成功。只有突破這個體制,才有可能。突破的辦法,就是法制。法律規定權限,誰在那個位置上,誰就行駛權力,管它級別高低。

大霧霾過後,各路專家開始查找原因。發現,雖然北京在年年減少燃煤,現在每年只有1500萬噸了,而且還將繼續減少。但北京周邊省份的燃煤量,卻驚人地達到2億多噸了。重化工遍佈周邊各省。還有,汽油質量不達標,汽車也太多。北京的空氣怎麽好得了?下一步,就是要區域聯防,多省聯動來解決問題。辦法好像已經找到了。

但是,北京周邊這2億多噸燃煤量與重化工產業,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嗎?汽油不達標,以前不知道嗎?誰阻止過北京周邊產業佈局的這種變化?誰有責任去阻止這種變化呢?找到原因,問題就解決了嗎?專家們沒有繼續往下說。

回過頭看,環保只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解決環保問題,政府要起主導作用。民主與法制,是中國環保最缺少、最需要的。中國環保不走上法制軌道,沒有公眾的民主參與,霧霾問題是解決不了的,美麗中國也只是遙遠的期盼。

上面這些道理,旁觀者其實早就明白,只是當局者迷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