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劉子亮/南投/文字工作者
報載公務人員考試女性錄取人數近年連連超過男性,因此便有呼聲要求保障男性的錄取名額;對此,筆者認為可在部分錄取人數性別失衡的類科設置一定比例的保障名額,維持性別有適當比例。
不少工作長期以來多由特定的性別參與,以致形象逐漸被社會大眾定型甚而扭曲,例如:軍警消防員需要體力與勇氣,陽剛形象的門檻過去曾讓不少有志於此的女性被擋大門之外;而護士、美容師與服裝設計師則被視為需要細心、耐心與溫柔,因此倘若男性以此為職志,有時會被認為「娘娘腔」而遭到排擠。
事實上,軍警消防員等形象陽剛的職業自從加入了女性的生力軍後,其細心、耐心與包容的特質,彌補了過去這些工作性質上長期存在的盲點;而護士、美容師與服裝設計師多了男性的涉入,其中需要體力、手勁與數理邏輯的優點,則替這些職業添加了長期欠缺的特質。
然而,如果當初在部分校系招生與職業在員工招募的時候,不先預設一定比例的性別保障名額,那麼錄取的結果將仍是維持過去的性別落差,職業所需具備的特質與社會形象也將很難改變,社會大眾恐怕也將難以領略與享受這些發展與改變帶來的好處。
同理,公務人員的組成結構也是如此;尤其,公務人員是執行國家政策與服務民眾的中間橋梁,應該具備一定的社會代表性。假使部分類別的公務人員長期過度集中在單一性別上,而缺乏了組織文化與政策執行的種種不同可能性,豈是國家民眾之福?
因此,筆者主張在公務人員性別比例失衡的類別,施以一定比例的性別保障,確有其必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