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2013

危險的空氣

紐約時報

1月20日,育兒網站“媽媽育果網”的創始人郭勤看着北京的窗外一片霧蒙蒙,她感覺已經到了自己的承受極限:“家裡不到兩歲的寶寶已經連續十天沒有出門了,不敢讓她出門。每天都對她說,明天空氣變好了就出去玩,可空氣一直沒變好。”郭勤出生於北京的一個醫學世家,三代人行醫,她原本也是北京一所三甲醫院的內分泌科醫生,因此深知這樣的空氣質量會給人帶來多大的健康危害。

“於是我就逃了,買了去三亞的機票,帶着寶寶來這裡避難。我打算在三亞過一個月,春節也不回北京了,”但是,北京畢竟是郭勤的家,“其實我特別心痛,因為北京是我生長的地方,如果你不是北京人,你還可以想像家鄉空氣怎麼樣,還可以回到家鄉,會有一種心安的感覺。但是我的家鄉就是北京,它已經變成這樣了。”
霧霾最嚴重的一年

據北京市氣象台統計,今年以來,北京市的霧霾天氣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多。截至1月31日,2013年1月份只有5天不是霧霾天。而北京並非中國霧霾唯一的重災區,根據環境保護部衛星中心遙感監測,1月29日,灰霾主要分佈在北京、河南、江蘇等地區,灰霾面積為143萬平方公里。而在此前一天,環保部表示,受大範圍霧霾天氣影響,灰霾面積達130萬平方公里。

面對惡劣且持續的霧霾天氣,北京市啟動了剛剛於2012年12月14日公開發布的《應急方案》,實施了諸如重污企業停工,30%公車停駛,中小學、幼兒園停上體育課等戶外活動的舉措,武漢、煙台等城市也計劃實施類似的應急方案。氣象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新的舉措:1月28日14時,中央氣象台發佈了霾黃色預警信號,這是中央氣象台首次就霾單獨發佈預警信號。此次修訂將霾預警分為黃色、橙色、紅色三級,分別對應中度霾、重度霾和極重霾,反映了空氣污染的不同狀況。在預警級別的劃分中,首次將反映空氣質量的PM2.5濃度與大氣能見度、相對濕度等氣象要素並列為預警分級的重要指標,使霾預警能更充分地體現空氣污染或大氣成分的狀態。

PM2.5、霾這些陌生的術語和漢字,就這樣在一片蒼黃的天空中,闖入了人們的視野。

英國醫學期刊“Case Journal”的總編輯理乍得·史密斯(Richard Smith)於2008年5月在該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
《北京咳》(Beijing Cough)的文章,他這樣形容剛剛離開機場進入市區時眼前的情形:“在車上時,我注意到空氣‘霧蒙蒙’的。我不知道當中有多少是大氣,有多少是污染物。我一早就注意到,我能聞到甚至‘嘗’到這種空氣——連在酒店的房間里也不例外。這是煤炭的氣味。”

作詞人唐恬是癌症康復者,曾因鼻咽癌接受過34次局部放療,今年1月,當她聞到室外的空氣時,起初以為是放療導致嗅覺失常,她忍不住問朋友們:“是只有我覺得空氣從鼻腔吸進去後有嗆人的感覺么?我上周坐在咖啡館寫東西時候以為外頭誰在燒東西,還在狐疑,是不是我鼻腔受損過的緣故導致嗅感不準。到了今天已經咳到不行,並且覺得空氣就是嗆人的,喉嚨很癢,吸一口氣進去就有被嗆到要咳嗽的感覺。是我錯覺了么?我是一個人么?”1月30日這天,她在室外時摘下了口罩,打了15分鐘電話,結果出現了嚴重的反應:呼吸痛,鼻涕流了三天,而且感覺氣短、晚上咳得睡不着覺,“難道是我生病後鼻子太脆弱了?”唐恬覺得簡直難以置信。

這種可以讓人聞到、嘗到、多吸幾口就咳嗽流涕的霧,其實嚴格來說不是霧,而是霾。霾和霧的區別是,霧主要由水分子組成,霾主要由顆粒物組成,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臨床中心辦公室主任李亮醫生的話來形容,霧一般比較濕,而霾比較干,以肉眼來看,霧一般接近乳白色,而霾一般呈灰色或黃色。霾裡面除了有包括PM2.5在內的顆粒物,還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等物質,是一個綜合體。

中國長期以來並沒有監測PM2.5,在公布的API(空氣污染指數)中重點監測的是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而美國自1997年起就開始提出了這一標準。2011年,美國駐華大使館開始通過Twitter實時更新使館內空氣監測儀測得的PM2.5指數,於是關注空氣質量的民眾發現,當美使館測量的的PM2.5指數已經遠超300時,北京市官方公布的API往往只是“輕度污染”。但從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來說,PM2.5的威力要遠大於PM10,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另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於人類頭髮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擋,可直接到達肺底部,也就是肺泡中,無法排出。

面對公眾的質疑,中國環保部2012年5月24日公布了《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方案》,要求全國74個城市在當年10月底前完成PM2.5“國控點”監測的試運行,74個城市中包括北京、上海等直轄市,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部分城市,以及各省會城市。除了老標準中規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之外,新標準中增加了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的監測。在今年元旦,所有74個城市、496個監測站點的空氣質量實況,包括PM2.5濃度,均可以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
實時發佈平台查看。上線伊始,污染指數就出現“爆表”,1月9日,中國北部廣大地區、尤其是京津冀開始出現霧霾,1月12日,北京出現了自去年公布PM2.5濃度數據後最嚴重的一次污染過程。至當日19時,12個城區環境評價點中,10個站點為六級嚴重污染,一個站點五級重度污染。這裡面有三個站點空氣污染指數達到了最上限的500。

滿城口罩,滿城病患

看到“爆表”的數據,李亮醫生跟幾個網友請教了該如何髮長微博,在這篇微博里,他詳細介紹了該如何正確使用口罩應對空氣污染。李醫生說,他曾就不同口罩的防護作用做過一些研究:布口罩防護作用大概在30%左右,外科口罩的防護作用大概在20%,只有N95口罩的防護作用大概可以達到95%以上,但前提是要正確佩戴,而且有些患心血管疾病、呼吸病的人戴這種口罩會有喘憋、頭暈的感覺。

媽媽育果網的郭勤在重度污染的這幾天先後試戴了幾款N95口罩。她了解到北京和睦家醫院全科醫生Richard Saint Cyr在推薦新加坡產的totobobo口罩,因為這種口罩可以非常緊密地護住口鼻,而且可以過濾PM2.5顆粒,她自己試戴了兩天覺得效果很明顯,“一天下來濾膜都黑了”。於是郭勤在1月13日晚上找到了淘寶的獨家代理商,開始從代理商那裡買口罩的時候,存貨有110多個,她還在跟對方聊天,幾句話的功夫,眼見着口罩又被別的買家買走了不少。於是她趕緊直接把貨款付了,這種口罩市場價格是280元,淘寶價格是150 元,團購價格是120元,價格還是比較高的,她一口氣拍下100個,心裡很忐忑,不知道能不能賣完。當天晚上11點多她買下口罩,凌晨12點40分放在育果網上開始團購,結果100個口罩在半夜1點多就全部都賣完了。郭勤說,“當時我還想:‘這些媽媽們都不睡覺嗎?’”除了組織了幾場口罩團購,她還組織了遠大和IQAir空氣凈化器的團購,凈化器的受眾群相對更加高端一些,但是幾十台凈化器同樣很快就被團購一空。

但走在北京的街頭上會發現,戴上了專門的防PM2.5口罩的人還是少數,格外需要防護的交警、清潔工人、停車場管理員,幾乎沒有一個戴着口罩。而在西安,交警劉洋(應採訪對象要求,此處為化名)自入冬以來,就一直在咳嗽、喉嚨痛。他說今年冬天西安的天氣總也不見好,只下了一次小雪,後來進行過一次人工降雪,他和同事們每天要在戶外工作八小時,咽喉不適的情況一直沒有停止過。他沒法逃離這座城市,甚至也沒法戴口罩保護自己,他看中央電視台新聞上說,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說交警在霧霾等污染天氣里可以戴口罩,但查了公安部網站,沒看到相關信息,也找不到領導反映情況,“領導在忙着兩會,這種事情在領導眼裡都是小事,不是大事。”他自己也覺得戴口罩可能不是好主意:“影響城市形象,也耽誤指揮交通吹口哨。”劉洋說他下班時戴口罩,不過是普通的,N95口罩讓媳婦去買,沒買到。

重度污染的大氣,讓人們的呼吸道、肺部和心血管經受嚴峻考驗。北京999急救中心在1月13、14日兩日的數據統計顯示,兩天共接送51名肺部感染患者、5名氣管炎和哮喘患者,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多,兩天共計86人,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北京市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醫生張永明說,最近空氣污染和冬季流感恰巧出現了疊加,他在科室明顯感覺病人增多。“我遇到過一個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早上出去鍛煉身體,回家以後就感覺喉嚨不適,開始咳嗽。其實運動的時候呼吸頻率更高,像這種霧霾天氣是不應該出去鍛煉的。我自己前兩天沒戴口罩,現在也覺得嗓子不舒服想咳嗽,最近能不出門就盡量不出門了,”張永明醫生說。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提供的數據表明,就診的呼吸系統疾患增加了兩成,日均接診100餘名患者,已經佔到急診內科總量的一半。其中既有慢性肺炎患者、腦梗塞癥狀加劇者,也有被感染的流感患者。而據新華社報道,朝陽醫院、協和醫院、兒童醫院等醫院的情況也與中日友好醫院類似。

一些醫生估計,眼下的門急診人數雖然出現了上升,但或許要到霧霾爆發的六七天後才會達到峰值。早在1999年重慶的研究者就做過研究,這項名為
《空氣中SO2、PM2.5濃度水平與居民每日門診就診人次的動態研究》發表在《重慶環境科學》1999年第3期,顯示空氣污染與呼吸道、循環系統疾病有直接聯繫,而且發病具有一定的延遲效應。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新華醫院等單位在2009年聯合做過類似的研究,這份題為
《上海市霾期間PM2.5、PM10污染與呼吸科、兒呼吸科門診人數的相關分析》發表在《環境科學》2011年第7期,為了探討上海市霾期間PM2.5、PM10污染與呼吸科、兒呼吸科日均門診人數的相關性,研究者對上海市6 所大中型醫院 2009年全年呼 吸科 、兒呼吸科日門診人數及霾天PM2.5、PM10的濃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進行當日和滯後日的危險度評估。結果發現,霾發生當日,PM10日均濃度每增加50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兒呼吸科日均門診人數分別增加3%和0.5%;PM2.5日均濃度每增加34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兒呼吸科日均門診人數分別增加3.2%和1.9%。這份報告同樣指出,PM2.5、PM10污染對門診人數影響的滯後累積效應大於當日效應,在霾污染暴發第6天時累積效應達到最大化。

看不見的殺手

PM2.5究竟會怎樣影響人群的健康?沒有出現癥狀是否說明它對你沒有影響?張永明醫生說:“有些人可能會有短暫的喉嚨不適或者咳嗽等癥狀,但是過幾天就消失了。多數情況下說明這些人已經對這種空氣環境漸漸適應,癥狀消失不代表身體不受危害了。只要是天氣沒有改變,那麼吸入顆粒物和身體受到的損傷還是持續的。”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
喬爾·施瓦茨(Joel Schwartz)曾率先研究發現含鉛汽油的危害,並在對1952年倫敦大霧的研究中發現二氧化硫是殺人的元兇。他和其他研究者在1996年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稱,當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時,研究對象總死亡率將隨之上升,肺炎、心臟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死亡率上升的效應將隨着暴露時間的延長而增強。病理學、毒理學已經證實PM2.5能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有:肺部或呼吸系統其他部位損害;影響心血管系統;早死率增加;以及增大罹患癌症危險。

骯髒的空氣已成為人群中的隱性殺手。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在全球,每年至少有200萬人因為大氣污染而早逝。2011年,由歐洲委員會資助的Aphekom項目發佈結果,這項
為期3年的研究追蹤了12個歐盟國家中25個城市的大氣污染狀況,總計涉及3900萬居民,在這25個城市中,PM2.5值最高的城市分別是布加勒斯特、布達佩斯和巴塞羅納(分別為38.2、33.7和27微克/立方米)。報告指出,如果能將PM2.5值控制到WHO推薦的10微克/立方米以下,歐洲每年將可挽救1.9萬人的生命,30歲以上當地居民的預期壽命可延長近2年。

北京大學的潘小川教授近期在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對人體危害最大的不是顆粒物本身,而是細小顆粒物上吸附的化學物質。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應,吸附了二惡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屬就有重金屬的危害。他自2004年就開始監測空氣中PM2.5的日均濃度,並與其他研究者利用模型計算PM2.5對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脅,發現當PM2.5濃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時,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循環系統疾病死亡和非意外總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別上升0.76%、0.43%和0.67%。潘小川所在的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2012年聯合發佈
《危險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評估研究》,研究分別選取上海、廣州、西安、北京作為中國東、南、西、北四地區重點城市的研究安全,計算出PM2.5對這四個城市造成的健康危害,結果認為,如果四城市污染水平與2010年相比無明顯改善,2012年四城市因PM2.5而早死的人數將共計達到8572人;如果採取措施有效治理PM2.5污染,在2012年達到WHO標準,則四城市同年因PM2.5早死人數可減少6962人。

經歷了這次曠日持久的霧霾,有些人想要離開。1月29日,演員宋丹丹在她的新浪微博里寫了這樣的話:在北京出生長大生活了五十年,出國潮及各種誘惑都沒能讓我離開這個可愛的城市。今天,我腦子裡一直在轉:“我該去哪裡度晚年呢?”這段微博,得到了近4萬次的轉發。2月2日,唐恬走在春節返回家鄉的路上,她給記者發來短訊說:“我非常非常愛北京,離開半個月我就想回來,但我真的害怕了。如果像我這樣愛北京的人都萌生退意了,這是多麼悲哀的事啊。”然而一個事實是,在中國已經幾乎沒有真正潔凈的空氣,WHO根據PM10濃度,給全球近110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進行了
排名,在這個榜單上,空氣最好的中國城市是海口,排第814位,廣州、上海 、北京則分列第962、978和1035位。

更多人或許已經開始忘記。2月1日,在經過了一場濕滑的凍雨和一夜強勁的北風後,京津冀地區終於告別了陰霾,迎來了這個冬天罕見的藍天。碧藍的天空和冬日的暖陽讓壓抑了一個多月的北京市民極為安慰,有人在微博上說:“好得簡直不像真的。”

在1952年12月倫敦那場著名的煙霧事件發生幾個月後,從1952年12月到1953年3月,大倫敦地區的
死亡人數較正常時高出了13500人。但也就是這次災難,促使英國在4年後出台了《清潔空氣法》。而在美國,1943年洛杉磯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和1963年紐約發生的空氣逆流事件,催生了1955年的《空氣污染防治法》和1963年的《清潔空氣法》。美國關注全球問題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認為,《清潔空氣法》自1963年得到通過以來防止了40多萬人的過早死亡。而中國的《清潔空氣法》,將在何時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