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2013

李克強,那個理想主義的年輕人

紐約時報
傑安迪

北京—李克強在角逐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競爭中稍遜一籌,但他依然會晉身為中國的第二把手,肩負着同代人中傾向改革者寄予的希望接掌總理一職。

也許可以說,李克強是中國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領導人。和熟稔枯燥無味的共產黨教條和蘇聯經濟理論的上一代中國領導人不同,英語不錯的李克強對自由思想涉獵甚廣。他和他的前任溫家寶一樣,常常展現出親近民眾、平易近人的一面。

不過,現年57歲的李克強會受到認定穩定壓倒一切的保守派的制約。保守派將在由七名常委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內佔主導地位,而常委會實際上將在未來五年掌管中國。只有兩名常委是在即將離任的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大力扶持下上台的,李克強就是其中之一。他可能會發現,江澤民的盟友勢力更大。現年86歲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擁有影響最高領導人任命的力量。

李克強以普通的背景,在共產黨的政治體制內一路晉陞,他面對的是出身於革命領導家庭的“太子黨”,後者當中的很多人傾向於保護為朋友和家人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國有企業。

了解李克強的人士透露,在北京大學求學的經歷深深影響了他。北京大學是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歷來就有提倡自由的教學傳統。和其他蒙受創傷的中國年輕人一樣,毛澤東時代瘋狂的文化大革命讓李克強失去了最好的歲月。他在1978年進入北大時,充滿了對西方觀念的渴求,以及對個人權利、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的好奇。

晚上,學校宿舍熄燈後,他和同學們會聚集在路燈下,辯論憲政的優點和無休無止的階級鬥爭的弊端。此後,他的一些朋友會因為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學生抗議運動中扮演的角色,而身陷囹圄。

王軍濤說,“和我們那個時代的所有人一樣,李克強富於理想主義,思想開放、頭腦敏銳,渴望看到中國的轉變。”毛澤東在1976年去世,他的死為十年動亂畫上句號,此後,王軍濤和很多其他人一起成為了通過考試的競爭回到大學校園的第一批學生。

在經歷了失落的十年之後,這些年齡從不到二十歲,到三十幾歲不等的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到了學習當中。陶景洲說,“我們求知若渴,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教室或圖書館裡。”他和李克強一樣,也是被安排進北大法律系的81名學生之一。

儘管李克強在執掌兩個省份時的政績並不出色,而且有着順從和忠誠於黨的形象,李克強過去的一些同學依然對他抱有希望,認為他會對緩緩推進中國不透明的專制體制變得更加開放起到幫助。其他人則以他的經濟學博士學位作為理由,表示他至少會大力提倡,削弱國有企業集團對經濟的掌控。許多分析人士稱,大型國企正在扼殺企業家的生存空間,危及中國的經濟奇蹟。

政治評論員陳子明說,“我們都有一個願望,希望他還沒有拋棄年輕時的信仰。也許我們的期待太高了。”陳子明曾積极參与1980年學生參加選舉的試驗,這一行動得到了李克強的支持。

當年,李克強還曾翻譯過著名英國法理學家丹寧勛爵(Lord Denning)的標誌性專著《法律的正當程序》(The Due Process of Law)。但實際上,今天可能很難在他身上觀察到當年那個年輕的理想主義者的痕迹。他的很多同學都到國外繼續求學,或者加入了那場因軍隊鎮壓而夭折的民主運動,而李克強則投身於共產黨的官僚體制內,通過與胡錦濤的關係而得到晉陞。

當時,他得到了赴美繼續求學的機會,但他被共產黨官員說服,留在了中國,致力於共青團的事業。共青團是共產黨的預備組織,大多數共青團員都出身寒門。多年以後,當朋友們投入到席捲天安門廣場的抗議浪潮當中時,幾名現場參與者在回憶錄記述道,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李克強曾懇求他們回到校園裡。

不過他自由的教育背景並沒有完全荒廢。在經濟問題上,他對複雜的理論顯示出了敏銳的理解。最近,他還公開倡導經濟結構調整,並強調讓私營經濟能夠公平競爭的重要性。他還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年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的主要支持者,該報告警告如果中國不能打破大型國有企業對經濟的控制,就會面臨危機。

4月,他在一次國際經濟論壇上進行脫稿講話,敦促擴大透明度,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他還表現出了一些務實的態度,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公布的外交電文,李克強曾私下對美國大使透露,他認為中國的經濟數據並不可靠,“僅供參考”。

然而許多分析人士認為,與另一個特點相比,以上特質可能沒那麼重要。李克強與熱衷維持現狀的胡錦濤維持了長期的盟友關係,而這可能是對其政治生涯最有幫助的。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兩人剛剛相識時開始,胡錦濤就確保他的被保護人能在黨內官僚體制中步步高升,起步點是共青團中有影響力的職務。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他們的舉止都很溫和,與環境艱苦的安徽省也都有很深的聯繫,因此將兩人形容為“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1998年,當時42歲的李克強被派往中國中部難於管理的貧窮省份河南,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省長,之後又成為該省權力更大的省委書記。

他供職河南的六年時間,政績稱不上出色。在一家工廠、一座電影院和一家夜總會發生了的一連串火災,造成數百人死亡,李克強因此得到了“三把火書記”的綽號。不過,血液污染醜聞對李克強造成了更為嚴重的損害,數千乃至數萬名農民在政府下屬的診所出售血漿後,感染了艾滋病毒(HIV)。儘管感染現象在他抵達河南之前就開始了,但公共衛生領域的維權人士稱,李克強更感興趣的是掩蓋不斷擴大的危機,而不是遏制血液污染或追查不當采血方法的責任人。

“我的觀點是,李克強應當因為玩忽職守被判處無期徒刑。”艾滋病關注團體愛知行研究所負責人萬延海表示,“數百人生命垂危之際,他更關注的卻是自己的仕途。所以一直隻字不提。”萬延海為了躲避他所說的持續不斷的政府騷擾,在2010年逃離中國赴美。

2004年,李克強調任遼寧省委書記,該省位於中國東北,是一個衰敗的工業省份,該省對老舊的國有工業企業進行了結構調整,造成大量失業。李克強藉助從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獲得的80億美元資金,將規模巨大的棚戶區改造為住房,超過一百萬人因此受益。2007年李克強調回北京時,遼寧省的經濟增長儘管未必出眾,但也算健康。

作為排位第一的副總理,李克強負責經濟發展、食品安全和醫療保健。他主導了中國醫療保障體系雄心勃勃的擴張,然而他的另一項標識性目標,到2015年建設3600萬套廉價保障性住房的社會住房項目,卻被一些人批評規劃不當,建築質量低劣。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李克強的弟弟在中國國家煙草局擔任高官,這一角色讓李克強對社會福利的承諾受到了考驗。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上個月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國家煙草局每年銷售2.3萬億支香煙,銷售收入約有1000億美元,約佔政府年收入的7%至10%。

鑒於中央政府已經闡明控煙的目標,該報告呼籲李克強的弟弟辭職。報告中說,“矛盾的是,李克強與煙草工業的個人/家庭關係,可能使他無法採取真正的行動,抑制中國的煙草生產和消費。”

樂觀者(如今樂觀者已經少之又少)稱,李克強可能只是在等待展示真實政治立場的好機會。他的北大校友王軍濤表示,“他可能有些天真,但我想他的確很誠實。”王軍濤曾被政府稱為1989年示威浪潮的“幕後黑手”之一,並因此被監禁超過四年。“我仍然相信他是有底線的。”

但是一位過去曾任官員的商界高管認為,可能需要出現危機,才能迫使李克強及其他領導人願意實質性地放鬆對於政治和經濟的控制。

“我想到最後,即使他們不想改,形勢也會逼迫他們改。”這位商界高管說,“明智的領導人會出於意願改革,而愚蠢的人改革則是因為逼不得已。”


傑安迪(Andrew Jacobs)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