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聞
樸東炫
談亞洲老齡化出路—經濟學家樸東炫
在亞洲,人口紅利(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已日漸消逝。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簡稱ADB)分析,韓國和新加坡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而中國和泰國也撐不過2020年。數十年間,出生率下降以及平均壽命的延長使得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逐年提高,但隨著這一代“勞動力”的退休和逐漸步入晚年,他們就造成了經濟的沉重負擔。
例如中國,從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間,每年的經濟增長率中有0.7%到2%是人口紅利帶來的效應。然而,從2010到2020年,這個效果將減至每年不滿0.2%,到了2020年到2030年間人口紅利就會完全消失,甚至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拉低經濟增長率達0.8%。
如果中國經濟發展繼續減速,那麼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經濟都會遭受負面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已日益凸顯。中國近年來工資高漲,導致越南等東南亞各國更能吸引外國企業投資。老齡化就是造成中國經濟減速的原因之一。
老齡化帶來的課題是“如何保證高齡者的個人所得”與“如何維持經濟發展”。
即使在亞洲,照顧老人的傳統也在逐漸土崩瓦解。各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也並不健全,韓國也是到1998年才建立了真正的國民養老金制度。然而如果忽略了對高齡者的關懷,就會造成更大的社會、政治問題,甚至危及經濟發展。所以不能做出“是顧全經濟發展還是顧全老人”這樣的二選一。
因此,必須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並且不斷完善,使之“可持續發展”,但這事實上言易行難。如果為高齡者構建龐大的社保體系,那麼制度本身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得不償失。該在何處折中處理,就需要各國遵照各自社會的需求來決定。
那麼,維持經濟增長的方法是什麼呢?首先,是將資金用於人材開發。必須采用能產生高生產率的優質人材來彌補勞動力的減少。其次,需要有靈活的勞動力市場接收高齡勞動群體,因為亞洲的高齡者的健康程度較從前提高了許多。此外,還要完善保育設施。由於勞動人口中女性比重的增加,保育設施的完善能對提高出生率產生積極影響,就也能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問題。
一直以來在亞洲尋求“廉價豐富勞動力”的日本企業,又應該如何應對呢?勞動力“漲價”,迫使日企不得不去尋找其它出路,例如向新興國家較多的非洲發展。
另外,雖然會涉及政治敏感問題,但移民勞動力仍然填補了勞動力的缺口。韓國雖然與日本相似,具有較高的社會同一性,但非常歡迎移民勞動力。新加坡更是積極開放移民制度,不僅面向高技術勞動者還面向非熟練勞動者。在這一點上,日本應該向這些國家學習。
樸東炫,1963年生於韓國。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副教授。總結了ADB去年秋天發表的報告書《亞洲的老齡化和經濟增長、高齡者保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